这位具有贵族气质的东方青年,举止得体,目光敏锐,态度和蔼。远比那些傲慢骄横的西方富商巨贾、石油大鳄、金融寡头们讨人喜欢。
阿拉伯风格的晚宴结束后,年轻的亲王同年轻的豪门贵胄,续签了在费萨尔家族土地上扩大开采和石油供应的合同。一笔定金即日转入亲王帐下,荣氏家族的油轮下周也将在港口靠岸。
亲王知道,这个荣氏家族正在试图建立一个类似“东方壳牌”,或者“华孚”的石油集团。他希望荣毅仁直接把炼油厂设在科威特土地上。
荣毅仁表示,科威特这个国家两年后就要正式独立了,他认为华夏国将会大力支持并及时承认的。那时他就直接来投资建厂。
小荣老板热情邀请费萨尔亲王访问上海。
亲王欣然应邀。
他听说过——上海是世界上仅次于纽约和巴黎的、最繁华的城市,那里,有很多漂亮的“波斯猫”小汽车,家家户户还可以在客厅里,看一种装在塑料盒子里的小电影……
(980)
这些年里,中国军备建设中的一些情况也有所记载。
还是1948年,以色列正在为独立建国而斗争,由于武器不足,摩西·达扬上校带领一位枪械设计师乌兹·盖尔中尉,来到海南岛犹太自治州(琼州)。
琼州与崖州交界的儋耳郡,拥有由来已久的制贩枪支传统。几所犹太人在这里开设的工厂经过达扬逐一考察,确定了其中一所,生产这位乌兹·盖尔的一项天才设计:轻巧实用的“乌兹”冲锋枪。它们将用来保卫摇篮中的以色列国。
然而事不机密,这个情况被实行枪支管制的中国政府掌握了。于是派出宪兵,查封了这家工厂。
达扬上校使尽浑身解数,甚至找到他在欧洲时熟悉的顾祝同、陈毅两位将军,才使事情圆满解决——由中国和以色列合作生产这种冲锋枪,同时作为两国军队的制式装备。
此后,中国方面开放绿灯,为“乌兹”提供了从物料到运输的全部方便。
昆明生产的“蜂鸟”,在航空委员会宋美龄会长关怀下,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在50年代,从军事角度找到了新用途。
一种较大的、在战地运输士兵和物资的直升机,在“蜂鸟”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经过前线检验和改进,每架可运载一个战斗班,大大提高了步兵的战场机动性。这个勤劳而略显笨拙的家伙被命名为“工蜂1型”。
随后开发的通用直升机序列号是“工蜂2型”,重点转向民用。同轴双旋桨技术受到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的青睐,双方互换了好几项专利。
进入60年代,具有对地攻击能力的“黄蜂”武装直升机问世。
美国贝尔公司生产的“眼镜蛇”直升机,与“黄蜂”举行了四次对抗演习,结果两胜两负;双方于是酝酿第五次对抗赛。
1961年,第15空降集团军派出一个营,参与“黄蜂”入役试验,准备组建空中突击部队。营长张万年少校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黄蜂”。不久后,33岁的他竟考下了直升机驾驶执照,回家还向太太——某位女飞行员好好炫耀了一下:
“今天,俺也能飞了!敢不敢坐我开的飞机?”
次年秋天,尼布楚边境发生了一些小规模武装冲突。
第104空中突击营营长张万年,亲自驾驶“黄蜂B”,干掉了2辆“T-55”坦克,在世界上首开武装直升机打坦克之先河,并被晋升为中校。
《汉胡评论》记载这次战例的文章,题目是《从树梢高度发起攻击》。
(981)
60年代,中苏边疆大体平静。两个手持核武器的国家都相当克制,边境冲突被默契地限定在与“新武器实验场”类似的小范畴内,没人愿意主动大打出手。
倒是长期闲置的华夏海军有了几次军事行动。
1962年冬,据日本通产省航运厅报告,马六甲海峡一带,一度海匪猖獗,时而有过往船只遭殃、受劫。近来更是发生两条日本大型油轮飘荡海上,全体船员被杀,财物被掠的惨案。
美国国务院负责亚洲事务的副国务卿约翰·谢伟思为此照会中国政府,提示并商请中国——对于该地区海面安全,负有“水上警察”的责任。
于是重新组建的“西洋分舰队”派出改造为直升机母舰的“琛航号”编队,用“黄蜂”和“工蜂”把海峡远近的海盗扫荡了一遍,航运秩序得到了维护。
另一次行动远及西南印度洋。
犹太民族,始终对于非洲东岸的马达加斯加岛有一种莫名的兴趣。那是小胡子元首曾规划的、打算强制让犹太人迁徙聚居的地方。那里究竟怎样?是冷是暖?是好是坏?是否适合人类居住?希特勒为什么要把我们赶到那里去?……等等。
1957年该岛独立后,犹太人便欣然前去祝贺、通商。
发现这是个很有开发潜力的地方之后,竟真的开始了移民。
这些举动,一来二去带动了国内人口压力持续增大的中国人和日本人,他们与南部非洲扩大商业往来的兴趣高涨。一些远洋渔船也进入南印度洋实施捕捞作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