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就可以打井。有山坡又可以建设窑洞、工事和仓库。指挥部对这片地形感到满意。
特别是那种杳无人迹的荒凉、静谧,和远离敌占区的安全感,十分符合秘密基地的要求。唯一的担心是乌兰夫提醒的:这里冬天会很冷,取暖是个难题。
徐向前当下命令部队,解下驮队带的铁锹、镐头,并指派老部下洪学智担任工兵主任:"吃饱了饭以后,就开始干!"
(98)
整整40天的营建,荒凉的纳兰山地,陆续出现了上百孔窑洞、四个洞窟式储藏所、一个电台收发站、三口深水井、纵深15公里的几组防御工事、远程预警哨阵地、以及大面积的物料堆放场……
一处中型野战后勤补给基地,雏形渐显。方圆两公里的草原丘陵上,指挥、通讯、卫生、炊事等场所初步一应俱全。
几天前收到延安转发的卡尔迅电报:他上个月从夏威夷启程,在堪察加附近,用水上飞机登上货轮,抵达苏维埃港,已随火车开往赤塔。
徐向前派出接应小队后,指挥部队加紧施工。
比计划中要求的还差一座飞机场。
他一边向延安发电,要求派来专业人员,一边找到队伍中那两位学过土木工程的燕京大学毕业生,一起到纳兰山西侧开阔地转了几天,打飞机场的主意。
一行人今天完成了初步丈量和地表硬度勘测。
面积是足够大,足有十倍以上的宽裕。地表硬度,学过飞行的张学思认为小型飞机没问题,但缺乏大型飞机降落时地表压强的参照数据。另外风向、风力也没有测定。洪学智吩咐工兵连长,这里搭建两个帐篷,竖起测风杆,收集风速资料。
警卫员策马跑来:
"首长,3号哨位的信号旗,升起来了!"一边把望远镜递给徐向前。
镜筒里,红白相间的小旗高高飘扬,已看见哨兵向远处挥手。徐向前克制着兴奋,手往马背上一拍:
"不错,终于到了。只比原计划晚一天!我们走!赶回去迎接他们!"
杂沓的马蹄声欢快地向指挥部山包驱驰而去。
仿佛为了证明马匹无法胜过机械力量似的,一辆吉普车迎着他们驶来。
车上带路的是孔庆德。几天前和他一同赶往乔巴山的亨利·惠特塞少尉则驾驶着车队末尾殿后的一辆福特卡车。
吉普车上,卡尔逊上校老远按响喇叭,挥手呼喊:"嗨!老徐!"
合不拢嘴的徐向前勒住马缰。卡尔逊跳下车,继续说着不流利的中国话:
"顺利一路啊,平安太好了。可是现在,司机不够,是个大问题呀!"
(99)
香格里拉--纳兰基地热闹起来。
指战员一起连夜卸车。18辆卡车、近百吨物资两小时就进了洞库。
物资按照武器、食品、油料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搭配。
当晚炊事连就用美国小麦粉和猪肉罐头给客人们包了饺子。卡尔迅事后承认,这是他若干年里吃得最饱的一次。还破例喝了"老徐"的地瓜烧酒,沉沉睡去而耽误了写日记。
徐向前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
基地1000多号人的口粮有了着落。草原深处,荒无人烟,加上保密的要求,不能四出寻觅食物,他们带的那点粮食差不多已接近告罄。幸好卡尔迅隔三岔五的电报安抚着后勤参谋的危机感。
徐向前让孔庆德找来担架,把熟睡的卡尔迅轻轻地抬进准备好的一孔最好的窑洞,又亲手给他盖好被子。
然后走到那片装满物资的洞库,久久地看着、看着,流下欣慰的眼泪。
清晨,卡尔迅窑洞里发出一声大喊。
"孔庆德!"
"到!"孔团长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冲冲赶过去。
"赶快吃饭!然后去拉第二批货--今天'我老人家'教你开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租借法案》史实运输路线及数量示意图。
(100)
1942年7月4日到8日,北冰洋,巴伦支海。
"狼群"拦截了英国驶往苏联北极港口摩尔曼斯克的庞大的PQ17船队。德国潜艇击沉船队36艘货轮中的23艘。
随船共沉没了210架飞机,645辆坦克,3350辆汽车以及99316吨物资。※
※史实数字,也是本书重要参照系。
灾难性消息传到伦敦。7月25日,已经赴欧履任一个月的艾森豪威尔中将,在讨论"火炬"计划实施方案会后,对首相说起这件事。
"太悲惨了。一次损失总数就超过16万吨……这相当于今年我们计划的对中国的全部援助。"
丘吉尔看看他:"你是说,我们援助苏联的代价太高,将军?"
"不知道。我只是想,史迪威他们要是有这些东西,哪怕一半,也足够对日本发起一次大进攻了。日本在中国(关内)也只有115架飞机和240辆坦克,不足2000辆汽车。我们一次的损失,就超过那几倍……"
首相摇头。"中国。又是中国。将军,你在太平洋那边也许呆得太久了。可你现在是美国的欧洲战区司令。而欧洲作战,是优先的。"
"对不起首相,我只是联想起,一个月前还在为那些物资计划奔忙着……我曾是计划处长。史迪威卡尔迅他们太可怜了。可能我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对不起。"艾森豪威尔抱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