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释然道:"我相信这是偶然的。不过真的要考虑一下对苏联援助的路线、数量和使用问题了。下个月我将去莫斯科访问,必然要交涉这些问题。"
艾森豪威尔分析:
"现在送往苏联物资的有三条路线:1,绕过挪威海和巴伦支海的北冰洋路线;2,绕过好望角、经印度洋、波斯湾,穿过伊朗的南方路线;3,经过北太平洋、千岛群岛,到达苏联远东的路线。"
"其中只有太平洋路线,安全高效。"艾克结论道。
丘吉尔无可奈何:"呵,又是太平洋。好吧,好吧,我的心也随你一起飞到那儿去好了……"
两人相视而笑,中将连忙用手在额头前挥动两下,表示打掉刚才的话头。
分手时,首相开玩笑地嘱咐将军的司机萨默斯比,一个苗条的黑发姑娘:
"凯,当心别把你的艾克将军弄丢了。他有点神情恍惚--为了那些损失的物资。他想变魔术把它们弄到中国去。"
"上帝,"凯望了艾克一眼。"我的那位将军原来如此神通广大。"
(101)
察蒙边境。达里冈皑草原。
连续两周,卡尔迅带着他的小队,在赤塔-乔巴山-纳兰基地之间奔忙。他称这条路线为"S&L通道",含义是:史迪威-拉铁摩尔指明的路线。
卡尔迅在夏威夷组建的18人小分队,本来是由各类技术人才--工兵、炮兵、通讯、爆破、侦察、反坦克、防空和野战后勤管理人员以及三名医生组成。现在一股脑的全成为司机或者驾驶教练。
特地招募的几名夏威夷华人军士,成为不可多得的语言沟通桥梁。
此外,一批原准备奔赴延安的北平、天津学生,也由地下党组织悄悄送到纳兰山基地,充实技术与翻译队伍。
让卡尔迅高兴的是来人中的两位熟人--周立波和刘白羽※。这是四年前分别陪同他访问华北根据地、并一路担任翻译和向导的两位作家。他们在延安参加了五月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之后,就再次受到毛泽东的亲自委派,策马千里迢迢,赶赴达里冈皑。
※史实:1937年冬,周立波陪同卡尔迅访问晋察冀边区两个月。1938年夏,卡尔迅从延安第二次赴华北,毛泽东亲派刘白羽等5人陪同全程。卡尔迅友好地称当时22岁的刘白羽为"yang boy"。
重逢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使周立波在繁忙的翻译工作之余,还用手中的笔,记录了纳兰基地早期的创业历程。
刘白羽则成为一位著名随军记者,陆续报道了卡尔迅部队的多次重要战斗。
这期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搜遍各个军分区,秘密集中了30名相对合格的司机,乘夜间潜过平绥铁路等几道封锁线,也来到"香格里拉"。
徐向前称他们是"种子",指望靠他们收获一串串"大穗的庄稼"。
(102)
天公作美,坦荡空旷的蒙古草原,实在是个天然练车场。
被挑选出来的战士个个兴味十足,在老司机督导下,从笨手笨脚、紧张忙乱到渐渐适应、得心顺手,进步很快。
由于没有撞上障碍物的危险,象在草原上骑马一样,他们可以自由驰骋。
从乔巴山(巴颜图门)到纳兰山320公里路程,几个来回下来,就是熟练工了。驾驶员培养进度喜人,一个月后,甚至有人开始"带徒弟"。
转运速度逐日加快。从苏联远东苏维埃港上岸的物资,经共青城、海兰泡、尼布楚,在赤塔东南小镇卡雷姆斯科耶编组、分流。
大部分向西,开往苏联腹地;少量打上标记的列车向南,路过边境城市博尔贾,开往蒙古乔巴山。
延安派出通晓俄语的军委秘书长杨尚昆(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带一个小组驻留在编组站,配合美军少校海因茨小组,处理到站物资的识别和集散。
列车,从开始的每周一列,变成五天一列、三天一列、直至后来每天一列。
每班列车可以运来600吨作战物资和25辆卡车。
装卸队伍也迅速扩大。
驻乔巴山的装卸连,渐渐扩大到装卸营;后来又变成装卸团。而且学会了使用起重和搬运机械。
到了第六周,一个拥有200辆卡车的运输营成立。孔庆德被"降级使用",如愿以偿地担任了汽车营长。
大个子工兵主任洪学智眼馋地看着孔庆德驾驶吉普车,往来于乔巴山和"香格里拉"之间。某一天,他站在基地岔路口,断喝一声:
"孔二哥过来!咱老洪也试巴试巴!"
孔庆德让位后,见他歪歪扭扭地开出几十米就熄了火;于是以过来人和"老师傅"身份不屑地撇嘴道:
"拉倒吧拉倒吧洪老弟!要不要俺,替你请个'我老人家'当教练哪?"
(103)
"纳兰--香格里拉基地"的人马逐渐增加到上万人。
由于没有了缺吃少穿的顾虑,几支在日寇"扫荡"中失去根据地依托的部队,得到中央指示,分批向这里集中。
基地骨干队伍来自几个方面:
从冀热辽根据地冲出鬼子包围圈的萧克、段苏权、曾克林部队;
从冀中平原长途撤离的吕正操部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