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斯大林这时轻轻敲一下烟斗。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那位新任的斯坦利大使,个人态度怎样?"
"他脸上的职业性微笑倒还恰如其分,解释说这是国务院的立场。同时还转交了美国使馆武官处耶顿少校的备忘录,是个……要求补偿的清单。"
"补偿?什么内容?"
莫洛托夫递过来一纸文件。斯大林没有接,用手势示意:
"扼要介绍一下内容。向大家。"
"好的。备忘录说:如果我们不能如期交还那些武器、车辆、物资的话,他们要求苏联方面'补偿相应数量的机关枪、冲锋枪、迫击炮、火箭炮……以及弹药。还有煤炭、水泥、建筑材料'等等。"
"建筑材料?用途?"贝利亚问。
"大概是修建营房或者碉堡什么的。"一直没说话的米高扬判断道。
"就是说,美国人准备了让步的余地。"斯大林点点头。
"除了喀秋莎,都是些轻武器嘛。"作战部长安东诺夫如释重负。
"喀秋莎?"斯大林有些不解。
"哦,这是前线战士给我们火箭炮起的绰号。他们爱死了这件秘密武器,就象自己的姑娘一样。"朱可夫笑着回答。
气氛活跃起来。斯大林问道:
"他们要多少冲锋枪?"
莫洛托夫扬了一下手中的两页清单:"这上面提出是3万支,还有子弹。"
斯大林又转身问主管国防工业的卡岗诺维奇人民委员:
"目前冲锋枪产量是多少?"
"今年计划超过150万支。目前是……"他翻阅笔记本。斯大林皱眉头。
负责军械的乌斯季诺夫代他回答:"目前老式冲锋枪已经停产。新式的波波沙(PPsh-41)去年到现在的实际产量超过100万支。明年还会增加,总计划500万支※。新设计使工艺大大简化,质量又可靠,连德国鬼子都喜欢它……"他忽然感到失言,急忙打住。
贝利亚已经狠狠瞪了他一眼。
"迫击炮呢?"斯大林继续问。
"数量也不小。可以达到25万门※。我们主要缺少的是重炮……"
※史实:"波波沙41"总产量510万支,43型约100万支;迫击炮1942年产量23.6万门。
(111)
"我的意见,"斯大林从嘴边拿开烟斗。速记员迅速在拍纸簿上唰唰记录。
"一,同意美国方面补偿要求。
"二,轻武器和弹药满足他们。冲锋枪数量可以加倍。但'喀秋莎'不能满足。理由是我们自己不够用。不要涉及为了保密那类原因。
"三,这批武器尽快组织启运。利用远东方向列车的回程空驶。效率要提高,数量要保证。我们从来不缺轻武器。
"四,这些武器必须如数交到中国同志手里,而不是别人。同时要求美国和延安方面遵守协议,保证按期发动秋季攻势--据说叫做第二次百团大战?我们还会补充弹药。
"五,情报部门,密切注意中日战场态势。采取督促措施,确保八路军秋季作战规模,越大越好。鼓励他们,支援他们。在华北打得狠一点。可以提供一些我们掌握的情报。目标就是把日本人调离满洲。
"六,木材、水泥、煤炭这些,要求不高,数量也不大,由远东就地解决。"
说到这里,斯大林起身踱步。补充道:
"七,通知远东各军区,尽快准备分批抽调40个师,到顿河流域前线。"
然后向里间办公室走去。
(112)
望着他的背影,总参作战部方向处处长、年轻的什捷缅科少将轻轻说:
"斯大林同志就是想得深远。这样一来,远东方向压力减轻,我们有足够兵力顶住南线德国人的攻势了。"
"是啊。本来我们希望英美开辟第二战场,拖住德军40个师。看来他们做不到。"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说。"这样,我们通过转运一批轻武器,一举两得。既抽调出几十万部队,又维护了盟国关系和租借法案。"
"领袖就是领袖。"贝利亚总结道。
"问题是日本。"莫洛托夫提出新问题。"他们发现这次--苏联武器到了八路军手中,会怎么样?苏日之间去年四月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我们最后一批援华武器去年年底就停运了。"
"条约?"伏罗西洛夫应声道,"德国和苏联还不是在1939年8月就签定了条约?现在如何?日本如果打算守约,为什么保留上百万关东军?不管南方多么紧急,这支队伍始终压在满洲边境!他们只是窥测时机而已。"
"日本军阀是不可信赖的。对他们,只能用武器说话。"朱可夫赞同。哈拉欣河之战他还记忆犹新。
"建议:是否……是否收集一批缴获的德军枪支弹药,送给中国人?这样可以减少占用我们自己的资源,也可以蒙蔽一下日本人。"有人提议。
"我看算了吧,太麻烦。我们的前线部队没有那么多人力去干这项收集工作。"朱可夫思考着回答道。"再说,弹药怎么办?也靠收集?那些德国轻武器,还是留给我们的敌后游击队好了。等以后有了成批的缴获再考虑中国人。斯大林同志说过,我们不缺轻武器。至于日本人发现么--他们迟早会发现的,但发现时已经晚了--他们被牵制住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