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我们未来的敌人,可不仅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呀!"
巴顿忽然起身站直,昂头并拢脚跟:
"大元帅阁下。一旦有那么一天,如果您给我提供军队、并且指明战场的话,我百分之百为您效劳!"
他立正的姿势让人联想--似乎只要再向前上方伸出手臂,就会呼喊一声:
"嗨,蒋介石!"
……短暂的拜会在某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戏剧性气氛中结束。
回到汽车里,巴顿小声问:
"乔,我没违背你的注意事项吧?"
史迪威捂了一阵嘴巴,再也忍不住了:
"上帝啊!……我要说的是:你们这两个,来自美国的--老坏蛋!"
接着,拳头捶打座椅,眼镜震落下来。
两个将军孩子般失态的大笑,把副官和司机惊得目瞪口呆。
(182)
史迪威和巴顿此行也路过延安,飞赴纳兰山前线。
为避免那些人所共知的麻烦,加油时他们也没走出机场。这一点各方都有默契,叶剑英参谋长在机场陪同共进午餐,然后美国人继续赶路。
飞机上多了一位"沉默的伙伴"。
巴顿少将觉得,这位个子瘦小、脸色苍白、只有一双浓眉惹人注目的年青人,怎么也不象是史迪威给他介绍的那样:经历过的战斗比自己多十倍。
他?他比我年轻22岁啊……
看他在角落里一声不吭、专心致志、翻来覆去阅读那本地图的样子,像在研究一本圣经。大体上是个书生嘛。
什么什么?五次反围剿,长征,突破天险?还有吗,平型关?……是的,是的,这些我不清楚。也不想做出评价。不过,如果我和他在同一个队伍,或许他们不至于跑那么多路。
这个人嘛……他似乎不想交谈。
我呢,语言受限,也不想谈什么。
还是观赏窗外的草原吧。开阔、平坦、多么称心哪。坦克兵要把这里爱死了。这就是替我准备好的、天然的战场啦?真他妈的带劲……
可是回过头来,偶尔就会两组目光碰到一块儿。那个人露出一丝微笑呢。
见鬼,他在观察我。
或许反而认为是我注意他了?这就是那种什么什么……暗中窥视吗?
瘦弱。苍白。他真的会打仗?
他上过什么军校?
史迪威说,叫做黄埔?不知道。
那种笑容……象谁呢?
--蒙蒂?呣。是的,蒙蒂。
不。该死,不是蒙蒂。
那是一种机警的、深沉的、狐狸式的微笑……谁呢?
象那个人。是的,是那个人。
那个人一定也是那样笑。那种沙漠里的、或是草原上的,狐狸式的微笑……
平生的愿望就是与他捉对厮杀。为此马歇尔特地派我到内华达--瑞弗宾德沙漠里训练了装甲兵……可惜,上帝至今不给我机会。
降落前,伟大的巴顿将军在信马由缰的畅想中,打了一个盹。
(183)
1942年12月2日,芝加哥。
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教授,在这里首次实现了自持性的核链式反应。
第一个核反应堆(原子炉)开始运转。
通向核武器的道路开通了。由于保密原因,这没有成为当时的新闻。
(184)
同一天。江苏泗洪。新四军指挥部。
空降到这里的卡尔迅,今天遇到几位老朋友。
一个是新四军政委刘少奇。1940年冬,卡尔迅和"工合"创始人路易·艾黎一起,步行穿过江西,在皖南泾县当时的新四军军部,与刘少奇会谈了几小时※。
现在化名"胡服同志"的刘,正准备赶赴延安参加整风。临行在即,卡尔迅建议他再等几天--因为,或许有"更快捷的方式",可以免去几个月步行的旅途劳顿。刘少奇会意地笑了,欣然接受。
※史实。据路易·艾黎回忆文章记载。
另一位就是他称为"头脑象芥末一样敏锐"的邓小平。
1938年夏天那次雨中长谈,卡尔迅记忆犹新。是邓使自己了解到美国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的事实,并为此着实内疚和惭愧了一阵子。
现在他终于有机会以行动来证明自己的立场。
按照八路军总部方案,邓小平政委率领129师的一个更换了全新武器的主力旅,前来参加计划中的苏北战役。
本来邓不必亲自带队,但卡尔迅向他和陈庚两人发出了诚挚邀请。
陈庚的386旅,5年前曾被卡尔迅考察后赞为"中国最好的一个旅"※,如今已发展成为"太岳纵队"。这次他们担任战役机动兵力,重点是伏击日军增援。
※见卡尔迅所著《中国军队》。
卡尔迅这一轮的任务,是强化山东八路军和苏北新四军的装备和战斗力。
此时正在山西、河北火辣展开的"第二次百团大战",吸引了华北日军大部分注意力。而鲁南苏北部队的运补,由于距离较远,空投效率很低。
按照布置,这一带部队故意不参战,不作任何引人注目的动作。目前鲁南苏北的日伪军状态相对松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