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占领军司令官,他每天不得不出席各种仪式、酒宴、舞会和游猎,在战火纷飞的世界里极不相称地享受着灯红酒绿。令他忿忿不平、妒火中烧的事情刚刚发生:比他小10岁、晚8届的马克·克拉克已经晋升为三星中将。而且还被委任为新组建的第五集团军司令。而那,曾是巴顿看中的岗位。※
"真是该死。需要做的事情那么多,我却不得不整天呆在交际所--司令部里,品尝那些狗屁法国烹调、阿拉伯菜肴和当地野味!"有一天他愤愤地说。
这种虚度年华的荒诞和不能走上重要战斗岗位的失落感,使他认为自己成为一个伟大军人的梦想完全破灭了。57岁的自己已被这个世界遗忘。
他在日记里表示:恨不得干脆在某次飞机失事中"痛快地死去了事"。※
※同期史实,见于《巴顿日记》。
11月下旬某日,忽然收到来自印度的一封急件。
这急件用法语写成。原来是--乔!
乔,这个与自己一同曾在"铁锤"潘兴将军手下、在法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熟人--史迪威中校(喔,现在是中将了),用彼此都熟悉的、流利的法语,邀请他这个"美军第一坦克手"去东方、去中国,去"指导一次坦克作战"!并问他:是否愿意--接受较低级别的指挥权?
上帝啊!没问题,这是对我的恩典!
何等的令人渴望啊!
一小时后,巴顿的复信和向华盛顿的请战书已经发出。他才不在乎"只能指挥一支小规模的部队"呢。
让那些本来就该见鬼的级别、军衔之类,统统见鬼去吧!他在日记里写道。只要能参加战斗,我甘当一名少尉! ※
当晚收到马歇尔将军回电:
"乔治·巴顿少将:如果准备好,就启程。即日到史迪威中将处报到。原部队交给副军长布莱德雷。"
※引自巴顿与艾森豪威尔的对话。
(180)
巴顿飞赴印度当天,发生了与他无关的两次空袭,却影响深远。
11月28日上午,一队美国陆航轰炸机,从印度格雅起飞,首次空袭了泰国首都曼谷。这是泰国第一次遭受战火。※
随后,日本仅用9架轰炸机从缅甸仰光起飞,报复性地轰炸了加尔各答。
虽然损失不值一提,但因为日军使用烧夷弹,却造成了印度35万人流离失所,并引起严重混乱。※
※两者均为史实。
这对善于动脑筋的李梅震动很大。
由此,他开始思考"精确轰炸"和"面积轰炸"、"昼间轰炸"和"夜间轰炸"之间的关系--这一度是英国和美国军界航空部门关于战略轰炸的分歧焦点所在。彼此争论激烈,双方各持己见,而李梅,自然秉持美国立场。
但这次他想:嗯?对付日本人,或许英国皇家空军那套打法还是对的? ※
※史实中,李梅在对日轰炸中确实领悟了这一点。1945年大量使用了燃烧弹。
(181)
11月底,史迪威和巴顿同行,从印度阿萨姆邦赶赴蒙古草原战场。
此行不能再次回避大元帅阁下了,他们特地路过重庆。
在黄山别墅拜会蒋委员长。
彼此几句寒暄后,委员长刻意不等史迪威提起蓝姆迦练兵诸端事宜,便直接了当发问。并使用了过去不使用的称呼:
"我的参谋长阁下,我需要知道,你们那个,呃--纳兰基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基地呀?"
史迪威微微一震,答道:
"总司令。据我了解,那是个即将废弃的临时基地。冬季来临,航运基本终止了,日本也迟早要封堵这条路线,看来前景堪忧。……我们的目的,是要充分利用那里的剩余物资,打一场较大规模的战斗,把日本人的目光和兵力吸引过去,以便进行收复缅甸的作战。"
"既然如此,还有必要委派这位--呃,巴顿将军,到那里吃苦么?"
巴顿听到有人提起自己的名字,当即双目生辉,兴奋异常。他不合时宜、却又不失分寸地接话道:
"大元帅阁下,您可能还不了解我。对我来说,每天听见一点儿枪炮声,才是我最感到享受的美妙日子!没有这个,我会感到十分苦闷。"
"哦?……还有这样的人?"委员长诧异地打量着巴顿。"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不过,我们打仗,是出于不得已呀,将军。"委员长略表不同。
"大元帅阁下!"巴顿清清嗓子,趁机开始他蛊惑人心的演说:"我一向认为,战争,是人类所能参加的最壮丽的竞赛。只有战争,才会造就英雄豪杰,才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
委员长还是第一次听人从这种角度论述战争。同时也是第一次与巴顿相识,仓促间还没想好一个不失体统的应对。
巴顿见蒋介石不搭腔,便兴致勃勃地继续宣讲他那被人们褒贬不一的名言:
"与战争相比,人类的一切其他奋斗都会相形见拙※。大元帅阁下。"
冷不丁冒出的一位战争狂人,使会晤的主题跑偏了。巴顿吸引了委员长的火力,史迪威感到一阵轻松。
※引自《巴顿日记》。
蒋委员长注视了这个6英尺3英寸的魁梧将军一会儿,慢悠悠地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