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质量也合格。加油车和管路基本现成,小伙子们干得很顺手。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关于作战想定,他们分析了敌我状态,决定集中攻击距离更近的九州岛各工业区、机场和码头,这样把握更大。
登机前,收到史迪威将军的回电。
"如果有军法处置的话,全部由我本人承担。轰炸要点,是敌航空工业和运输船舶。唯一不可动摇的命令是:你们两人必须安全返回!"
(192)
东京时间12月8日清晨,华盛顿时间12月7日下午5:00。
日本,九州岛上空。
数小时的航程、不完备的图纸、连夜飞行的疲惫……都没有成为障碍。詹姆斯·杜利特和柯蒂斯·李梅,完成了他们的再次冒险。
总共72架的"B-24解放者"、"B-25米切尔"和"P-38闪电",在珍珠港事件一周年纪念日的凌晨--东京时间7:30分,实施了"回赠"行动。投弹量169吨。
位于福冈县的九州飞行株式会社原田工厂、杂饷隈制作所,遭到毁灭性破坏。
一批已生产和正研制的新型飞机,变成灿烂的火球。
长崎的三菱重工基地和在港船舶,不同程度受损。
八幡制铁所的一座高炉被拦腰截断。
佐世保军港燃料库,升起的浓烟超过1000英尺--炸弹是李梅上校亲手投掷的--他当时离开座位,帮投弹手排除了日式炸弹不契合挂架的故障。
唯一遗憾是,一枚机炮子弹击碎了杜利特的左脚踝骨。
日本军部在再次惊愕中渡过了12月8日--这个意味着袭击的纪念日。
检讨下来,缺乏应有警惕、本土过去很少-说来这只是第二次-遭到袭击而造成的麻痹、相当一批航空兵力刚刚调往满洲、以及时间因素-凌晨,这些是日本此番坐视美军空袭得手的原因。
没有空中拦截。地面炮火在敌机飞走后才脱下炮衣。
追赶的战斗机只得到5架战果,却付出14架的代价。
(193)
华盛顿沸腾了。
周年雪耻的感觉,使无数美国人彻夜不眠。白宫南草坪上再次聚集了手持烛光的人群。
一年前的此时人们也在这里聚会。手持烛光,忧郁地唱着《啊,小小的伯利恒》。
今天,他们唱的是《扬基·都得尔》。
当晚,罗斯福总统在众人期待的炉边谈话--广播演说中,诙谐得和共和党领袖威尔基一脉相承。
他说:本次"回赠行动"的两名英雄的航空兵领队,其中之一就是"大家熟悉的杜·毕格少将!(Do Big,大干一场)--虽然他负了轻伤。"
总统用这种方式宣布了杜利特的再次晋升。
此后,日军大本营不再拿美国将领的名字做文章了。
(194)
初冬的锡林格勒草原。
被"回赠行动"暂时掩盖了光辉的另一次大捷,也在12月中开始。
在人所共知的"美军第一坦克手"参与下,上演了一场继诺门罕战役之后又一次震撼人心的草原装甲战。
两个方向来犯的3万多敌人,被初步拥有高机动能力和占据空中优势的中美临时混合军团各个击破,溃散奔逃。
史迪威中将感到,这支军队和他在缅甸指挥的部队,风格大有不同。他用给马歇尔的信笺记述了这场战役:
"亲爱的乔治:最近我们获得一次'中等规模的胜利'。这是我在中国长期处于劣势、缺少胜利的对日战争中破天荒的第一次有了痛快的感觉。
"我相信,战略的转折,将从现在--1942年末开始。请你,我的首长和老朋友务必掌握好这个来之不易的势头。
"这次胜利是把握住时机、态势和兵器优势的结果。以逸待劳、以动制动,这些词汇,可以描述战役的轮廓……
"沉默寡言、35岁的林彪将军,带领他的半摩托化纵队,在美军航空兵、炮兵营和装甲中队配合下,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包抄、渗透、奇袭战术,歼灭了东路敌人侧翼一个混成旅。
"林的部下,杨成武上校指挥新组建的炮兵,在夜袭中,再次击毙一名日军旅团长--高鸠辰彦少将。
"吕正操上校的装甲车冲进敌甘珠庙司令部。虽然车辆炸毁不少,但造成了敌军整体混乱,从而有效地打碎了'铁钳'东路的一个齿。
"担任西南方向防御的徐向前将军,指挥以新兵为主的预备纵队,用反坦克枪、地雷阵和炮兵组成纵深防御,并不失时机地呼叫空中支援,逐次抵抗,有条不紊地顶住了西路敌人第三师团。使敌无法包抄我后路。
"这和缅甸的情形大不相同。纳兰基地防线始终稳固,虽然徐不幸负伤,最后反击没能实现,但防御任务完成了,没有发生缅甸式的溃退。"
(195)
对于美军分队,史迪威专门写道:
"老巴顿更是没有让我失望。
"这个嗜战如命、骑兵出身的家伙,坦克在他手里使用得如同战马。日本95式轻型坦克,那些铁皮盒子通常只有机枪,给巴顿带来的不过是在装甲外壳上无节奏敲击的动人音乐。
"最残酷一次是白音图嘎谷地的冲锋。巴顿下令,不使用坦克炮,而用庞大的格兰特车身把十来辆日本"小土豆"战车碾成铁箔。射击不熟练的中国坦克兵倒适应巴顿这种原始战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