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都笑了起来。
潘茂也笑,他对着寨门里面说:“这些兵不知是从哪里来的,想进寨子找点饭吃、找个住处,请你们开开寨门。”
潘神回答:“好办啊,你把这些兵阉了,我就让他们进来。”
寨内寨外又是一阵大笑。
嬉笑了一通,潘茂又说:“这些兵说的话我们听不懂,人很多,还有一些古怪的大马(骆驼),都在后面,你们最好不要惹他们……”
这时候,日军部队陆续开过来了。村寨四周的田坎上满是黄衣服的东洋兵,足有三四百人,而且后面还有人马源源不断地向石板寨走来。先到的这伙鬼子属于第六联队的第三大队(大队长筑场市郎门大尉),他们或站或蹲或者坐着,莫名其妙地望着说说笑笑的老百姓。
石板寨的村民没有想到敌人的数量居然会有这么多,顿时止住了嬉闹,神情紧张起来。护寨队的队员们也议论纷纷:“好多兵呀,还打不打呀?”
潘发说:“他们从旁边过路,我们不管;要是想进寨,我们就打!”
潘秀辉和潘茂是好朋友。看见潘茂还在寨子前罗罗嗦嗦,忍不住探出头来喊:“这些人是日本兵,我们不会放他们进寨的。茂,你少在这里吼,赶紧闪开些,不然等会连你一起打倒了。”
潘茂一听这话,转身就往回走,拉鲜寨的其他百姓也跟着朝后面躲。
日本鬼子见劝说无效,决定强行攻寨——他们拆开田坝上的稻草堆,拔出支撑谷草的杉木条、扎成一架长梯子,准备从“幸劳门”的旁边翻墙进来。
看见敌人准备进攻,潘神迅速钻进了“碉堡”。
这“碉堡”其实是个一米多高的木笼子,外面蒙着几层牛皮,一般的枪弹无法穿透它。守寨的时候,用滑轮把“碉堡”吊到寨门边的大树上,就成了一个空中坦克,里面的人通过预留的射击孔向外开火,杀伤范围比较大。
潘神的武器是一杆“牛尾火炮”,这种铁炮的内径就跟牛尾巴一般粗细,一次能装一两多火药,是石板寨火力最猛的重型装备。
碉堡升到半空中,潘神看见一帮日本兵正在寨墙旁边搭梯子、准备往上爬,当即装药点火,居高临下瞄准开炮。“轰”的一声,当场就打趴了六个鬼子。
鬼子这才知道“空中碉堡”的厉害,立刻集中火力向潘神射击。三八大盖的穿透力很强,打了几枪就把厚实的牛皮击穿了。树底下的人们看见“碉堡”上面直滴血,赶紧把木头笼子放下来,发现牛皮碉堡已经被打成了筛子。潘神牺牲了。
瞧见被打得稀烂的牛皮,潘秀辉惊叫一声:“糟糕,鬼子用的是穿甲弹!”
其他人也有些慌张。只有潘发不服气:“什么穿甲弹,不怕。老子就不信穿甲弹能把石头打穿。”
大伙趴在寨墙边上观察了一下,发觉基座的石垛子虽然被打得火星飞溅,但鬼子的枪弹确实不能打穿石头,心里顿时踏实多了。
鬼子再度发起进攻。这次他们准备了两架梯子,从“幸劳门”的两侧同时向上爬。
潘发随即集中全寨的三十多杆火枪,轮番开火。日本人刚从寨门上露出脑袋、就被打了下去,十来分钟的时间就被打死了八个,其中包括日军的著名“勇士”渡边总一郎中尉。
鬼子看看采取爬墙硬冲的战术不行,就换了个办法。他们把三匹大马拉到石板寨对面的山包上,把机枪架在马背上,居高临下,向寨子里扫射。
三挺机枪的子弹铺天盖地洒过来,把寨里的人打惨了。
石板寨的村民和护寨队的战士被扫倒了好些个,寨子里变得一片混乱。除了潘发和潘秀辉还在防守寨门,其他人都忙着东躲西藏、找地方隐蔽,根本顾不上开枪还击。
潘发气得直吼:“快打枪啊!朝坡上打枪呀!”
队员们被总队长骂了个狗血淋头,这才惊魂稍定,七手八脚地向山坡上还击。
可是,土枪的射程不够,打不了那么远,“乒乒嘭嘭”的整了半天,对鬼子机枪一点儿威胁也没有。
小队长潘晓一着急,从身后拖出一杆三八大盖,嚷嚷着说:“我来试试这个!”
以前,寨子里的人都没有摸过日本枪,今天是头一次接触这种新式武器。潘发担心大家弄不清其中的机关奥秘、操作不当反而伤了自己人,于是吩咐队员们仍然使用自己习惯的火药枪。所以,开仗以来,下午刚缴获的这四杆洋枪就一直没用过。
现在,潘晓被搞急了,再也顾不了那么多。他端起三八大盖,上膛、举枪、搂扳机就打,“叭勾——”一声,这小子乐了:“潘发!可以哦,这东西的力量好猛哟!”
听说日本枪好用,潘发也来劲了,赶紧去拿自己的洋枪。
不一会,四杆三八式全都响了,“叭勾——叭勾——”,子弹直往山上飞,虽然没有打中日军的机枪手,却把驮机枪的日本马儿打死了两匹。鬼子一看情况不好,赶紧把剩余的一匹马牵下山保护起来。
日军指挥官发觉寨子里有三八大盖,顿时有点弄不清石板寨的虚实,于是下令暂时停止进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