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民银行靠滥发钞票大肆赚钱,1942年,发行集中了,农民银行被取消了作为“法币”发行银行的资格,靠发行钞票赚钱的这块肥肉被挖掉了,因此,便把重点转向倒卖物资,转向信托的商业机构。
当时,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使产业利润落后于银行利润,银行利润又落后于商业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民银行把资金抛到商业活动中便可瞬息万利。
陈果夫正是看出了这一发财的契机。
中国农民银行信托总部设在上海,同时在南京、汉口。杭州、广州、福建、重庆、汕头、蚌埠、西安、南昌设有分部。
农民银行的纯益大部分来自信托部,而农民银行信托部的纯益,主要来自中国农业供销公司。
农业供销公司由农民银行直接拨资建立,是农行投资的公司行号中投资最多的一个,公司高级职员均由农行派驻,以100亿万作为本金,该公司主要收购农产品,然后从中渔利。
在农产品中,一为棉花,农行一面以低价格向棉农收买,另一方面又以商价卖给厂商,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而且当时政府规定,由政府拨些款收购国棉,并由中央银行这一“发钞供应所”无代价地供给,农民银行转手之间便可获得大量利润。
由于政府的支持,陈果夫的投机生意做得又大又无风险可担。
1947年至1948年,农业供销公司经营的棉花,因为陇海铁路不通,陕西的棉花运不出,他们就利用飞机运到上海,取得巨额利润。
对于杂粮及其它经济作物,陈果夫也十分重视,大搞贱买贵卖的投机活动。如
1947年,他们在万县、常德购进500吨桐油,周转期只3个月,按当时上海市价,除去损耗利息外,总共盈利25亿元。
同年,农行在汉口、蚌埠两地收购蚕豆4000吨,大豆300吨,4个月的周转期,盈利45个亿。
他们远在河南等地大量收购杉木、桐木及木板等,运到南京、上海销售,本廉售昂,致获暴利。
除农业供销公司外,陈果夫还指使农行独资开设了中和盐业公司。
中和盐业公司于1947年2月成立,其业务范围为购运汤盐和精盐,行销几个省、市、地等单位,并在上海、天津。汉口、长沙、衡阳等地设立门市部,其独占势力,遍及国统区各大、中、小城镇。
该公司资本额登记时为200万元,1947年增为1个亿,后又增到10个亿,1947年决算利润为33亿万,利润为资本总额的3倍多。
陈果夫主持的农民银行为牟取暴利,不择手段地进行投机活机,也曾受到当时社会舆论的猛烈抨击。
1945年,参政员黄宇人便提出了“查中国农民银行运盐、售油、囤糖违反法令,有营私舞弊嫌疑,拟清政府初查案。”并认为,“已触犯刑章,应即移交法院办理。”
对于典当事业,陈果夫一直念念不忘。
在江苏执政期间,他对典当改革问题曾提出设想,可惜没有时间去实践。主掌农民银行后,他既有钱,也有权来实施这一计划了。
1946年11月的一次会议上,陈果夫向与会的同僚直率地说:“合作事业交给合作金融库后,农行对农民做什么工作呢?我想要做典当。”
1947年3月14日,在陈果夫的支持下,农民银行召开典当座谈会。
陈果夫说:“典当设立原为打击高利贷之猖撅,以前经营典当者多为公正士绅,多认为是正当职业,我认为典当行业是高尚的,是为了救济那些进当铺的人开办的,是一项慈善事。”参加会议的代表见陈果夫执意要搞典当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便大谈典当为民解难的职能。
在陈果夫的控制下,这次典当会议最后做出决议:农民银行自行选择示范典当,农业贷给项款,并派员督导。
资金:公典基金应请地方政府筹4成,中央政府拨6成。私典营运资金:由中央、中农两行洽谈,于中、农行透支办理。各地典当资金存农行。
最后,中国农民银行在湖北、江西、河南等一些地方举办典当。在农村,一般叫农民抵押贷款所,实际上是旧典当,典当100元要索取年利20至30元,甚至更高,实际盘剥程度甚于旧式典当,是一种更加残酷的高利贷。
陈果夫通过此举,每年可以安稳地嫌取高额利润。
农民银行手中有了粮食、棉花、茶叶等大量农产品,就可以操纵出口业务,换取大量外汇。以前,农行并未开办外汇业务,当时仅有外汇而无负债。
陈果夫执掌农民银行后,由于实力增强并拥有大量出口农产品,农行被指定为经营外汇的银行之一,于是农行更加肆无忌惮地出口大量农产品。
1947年上半年,农行发放棉花贷款160亿元,蚕丝货款3460亿元,烟叶贷款64亿元,茶叶贷款160亿元。
这天文数字般的巨额,实际上在当时已不值几何,任凭这张废纸,全国很大一部分粮食、棉花、大豆、粮油、蚕丝、茶叶等,被农行搜罗起来,运送出境,换得大量外汇。
除了抓出口换外汇外,陈果夫当然不会忘记进口物资。他很明白,宋子文、孔祥熙就是靠把持这些东西发财的。
当时,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每年都要拨给中国一部分物资。按规定,这批物资应归宋子文专管。陈果夫看出这里的甜头,决定设法力争这笔物资的分配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