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的这些所谓党营事业,由于有行政权力的支持和强大的金融优势,他们垄断原材料,垄断商品市场,欺行霸市,投机倒把,大发横财。
他们利用金融优势,大搞垄断,不仅垄断原材料,而且垄断原材料的收购,并囤积居奇,获取暴利。如所谓的中国农业机械公司竟利用农行投资和借款,囤积生铁及粮食等,从中渔利。又如中国农业供销公司,他们专门收购以棉花为主的农产品,以前都是由私人棉商在各地收购,在主要产棉区,都有一些棉花私人收购公司,但陈果夫的农业供销公司成立后,转以大量国家资金加入竞争,殊使棉业人员为之心灰意冷。当时有人评论,其后果将引起百千万棉业从业人员之失业,及其原有资金不获正当出路,势将趋于投机囤积之一途。由此不难看出,陈果夫的农业供销公司运转发财的后面,是无数私人企业和棉商亏本破产业的辛酸血泪。
陈果夫挤垮私人企业,实行垄断的另一优势就是行政权力了。由于他们以党办企业,打出的招牌自然是“党”和“国家”,所以,这是其他私人企业及商人望而生畏,莫敢与之争锋。如陈果夫的中和盐业公司,经当时国民政府盐务总局同意,由其公司及下属盐号经营,几乎独占了食盐运销业务,并在天津、汉口、长沙、南昌、广州等地大量增设分公司,在大中城市及乡镇设立零售业,其势力遍及国统区各大中小城镇。
这样,在政府的撑腰下,陈果夫的中和盐业公司不仅挤垮了大部分私人盐号,而且在官僚资本盐业企业中首屈一指。
除垄断外,二陈的党营企业还大搞营私舞弊,投机倒把。如他们经营的大同盐号在售盐时,均在盐内加15%的泥沙,再如他们直接管理的宏丰公司以官价向炼油厂购买汽油15000加仑,到手后,以黑市价格出售,仅此一项获利1000万元。
对于土地的深深眷恋,来自对陈果夫幼时的传统教育。在众多的古书中,他记得最熟的是《大学》中“有土斯有财”的一句。对这句话,他深信无疑,屡试不爽。
抗战胜利后,陈果夫料到,八年抗战,土地荒芜,战后将出现无主荒地。充分有效地利用战争造成的特殊机遇,可发一批战后财。为此,他上书国民政府,草拟“实行移垦政策刍议”和“全国实施垦殖计划”,强调战后垦植事业的重要性,指出,大量荒地,必须收归国有,或采取德国实施的移民法,或采取苏俄之大规模国营农场及集体农场制度,以尽快恢复生产。
对于陈果夫的意见,蒋介石极为重视。抗战刚刚结束,内战又起,蒋介石企图以经济手段辅助其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于是,向农民银行亲下手今,要陈果夫设法开发全国荒地,以增加生产。
陈果夫拿这支令箭,立即商诸农林部、地政部,这两部虽为国家主管土地的最高机关,但也奈何银行不得,只有唯命是从。
这样,中国农民银行、农林部、地政部联合组成了土地开发公司,“公推”陈果夫为董事长。党营事业终于集合了工农商文各界,陈果夫这位中央财务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借助“筹措党费”的名义,果然八面来风,财运亨通。
陈氏家族从农民银行起步,由金融事业起家,然后在工、农、商、文各界插手,进而发展党营事业、私营事业。合作事业,陈氏家族终于出人头地,跻身于蒋、宋、孔之列,使中国出现了四大家族。
在中国人眼里,四是一个圆满的数字,天有四时,地有四象,国有四维,礼有四德,甚至从西天传来的佛教中,也有四谛。陈氏家族登峰造极的出现,妙就妙在终于使官僚资本功德圆满了。
二陈很聪明,与宋子文、孔祥熙相比,他们与蒋介石少了姻亲这条天然纽带,于是,他们牢固建立稳固的根基,先抓党权,而后集聚资财,重要的是,在抓党权的过程中,陈氏兄弟聚集了各路“英雄好汉”,二陈的这些CC人物,都对陈氏家族忠心耿耿,有了这些铁血人物,何愁事业不成,财富不增,这是陈氏家族有“幸”,并成为金融巨子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陈氏家族一跃成为金融巨子,中饱私囊,是在抗战胜利后的四年,便在工业、农林、商贸、文化、金融各界均有染指,并领一时风骚,其经济实力当然不在蒋、宋、孔几家之下。
4.居然还有“清白人”
二陈在几年之内,便济身于四大家族的行列,但就个人掌管的财产来讲,他们与四大家族的名号颇不相符。
孔祥熙贪赃枉法,巧取豪夺,被称为“中国的头号富翁”,宋蔼龄被称为“中国的钱袋”。
在重庆,人们流行这样四句话:“孔祥熙不祥,徐堪不堪,陈行不行,子良不良。”在上海,《大美晚报》登载了1939年8月6日香港电:“上周平淮会停止援助法币前,渝某重要部长夫人电沪等外籍经纪人,嘱购入英金4万镑之巨额外汇。”这里所说的“某重要部长夫人”就是宋蔼龄。
1947年秋天,孔祥熙以“忽接家人自美来电,谓夫人染患恶病,情况严重”为由,匆匆忙忙离开上海,飞往美国。
美国总统杜鲁门对其助手们说:“今天肯定有10亿美元的美国贷款在纽约,列入中国个人的银行户头。”时隔不久,杜鲁门的助手就告诉他,这个估计太保守了,美国银行界人士说,宋家和孔家确实有20亿美元存在曼哈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