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綦江两旁之工业发达程序,其初期当广设小钢铁厂及机器厂,然后榨油厂、罐头工厂、颜料油漆厂、制药工厂等相继设立,数亦可观。
綦江一带,素以产橘柑称”。将来因政府之提倡,及运输外销之便利,人民皆乐于种植,橘柑成林,10年以后,下江各地,旧为“花旗橘”所倾销之市场,由綦江出口取而代之。
綦江上游,桐漆产量,本亦可观。今后因运输便利,大量增植,桐油厂油漆厂应运而生,同时,因炼焦厂所产生之油胶中提出之各种颜料,故又有颜料工厂,成为颜料油漆工业区。
秦江渔业素不发达,自船闸筑成以后,湍急之水归于平静,鱼鳖虾蟹之殖,乃成为自然之趋势。产量既日增,除外销之外,并以过剩者做成罐头。制鱼鳖虾蟹罐头之公司,尚可兼制橘子汁、橘子酱一类之罐头物品,一视当地各种制造原料在各季节中之供应情形而定。
秦江上游兼为出产药材之区域;在另一方面,因钢铁厂发达,炼焦厂赤随之而兴,于是中药之农产原料,与西药之化学原料,均能齐备,制药工业之发达,自在意中。
秦江本流与支流共有159公里航程,其因水运畅通之结果,航运活跃,商贾云集,工业品之质量时有显著进步。入晚沿江一带,各式电灯,如星罗棋布,普放光明,如从飞机上下望,拟诸欧洲之莱因河、太晤士河,其夜景或亦不过如是。
有一部分比较重要之工业区,通驶电车,其地势较高之田亩山地,且有以电气灌溉者。
因人口增加,教育亦日渐发达,尤以工业教育为最,其次则为农业教育。各地学生慕綦江工业农业学校富有实习机会,咸负笈来学。綦江水闸工程及各种工业,则大多由电影制片公司摄制成片,运各地放映。
凡观光或道出綦江者,晓然于水利工程收效之宏,往往归请本地之政府当局,兴修水利工程,十数年间,四川各水道,纷纷建筑船闸,并于沿江各地开设水力发电厂,开发矿藏,兴办工业农业渔业,生气蓬勃,俨如泉涌。数十年后,四川各水道均可畅行无阻,由重庆北上至陕西。甘肃,或南行至贵州、云南均可以小火轮上下,毫无危险。即江、浙一带,泛滥之患,永不再发,亦受四川之赐。百年以后,历史家推究新四川之建设与文化进步之原因,一致认定綦江为发祥地,爱名之日:“新四川之源泉”。
《水利法》1942年7月7日公布,在制定时,陈果夫提出治水的意见。陈果夫主张“江河各巨川及湖泊,应依寻常洪水流源所及,与洪水停蓄所需之范围,制定界限。在分界之处,得建筑坚固之防水堤,确定堤外准人民种植,堤间之地,一律禁止私人耕种,已放垦者由政府发行地价券,收归国有”。陈果夫的主张,均列人“水利法”。此为废田还湖计划的重点。
陈果夫各种有关水利建设的言论中,综合起来为“水力建国之全国水利建设”、“中国大陆地势,西北高于东南,全国各大河川大半流向东南入海,其水源常自西北而无蓄积,致东南有多余水量,易致水患,而西北常患干旱之灾。若能分配平衡,则东南平原不致患水,西北高原不致患旱也。为国家长治久安计,每一河道应有详密计划,务使自上游至下游之水,均能尽其利。在山地高原之河道,如何兴建蓄水库及发电厂,利用水之冲激力,使水力电源,能协助工矿业之发展。如何兴建灌溉渠道及水闸等,利用水之渗透力,促进农田之生产。又如何改善及渠化河道,利用水之浮载力,使航运畅通,以协助交通之发达。如一河道有一河道之详尽计划,10年努力.庶可使国家建设突飞猛进也。自夏禹以来,中国治水,均以排洪水为能事,今则洪水之泛滥,不应看得太重,而着重于利用水之三种能力,以建设国家,若三者同时建设,则洪水自然可以免除。”
陈果夫在J942年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周年纪念会中,以该会常务委员的身份,发表《水利的积极意义》的讲词中,说明水的三种力量的运用,才是“水利”:
我认为讲究水利,一定要懂得水的三种力量:第一是渗透力,第二是冲激力,第三是浮载力。这三种力量都能尽量利用,使它发挥到最大的效用,才能算是水利。就冲激力来说,还未能尽量的发挥利用。总理在民生主义中,曾经说过单就西南一部分水利来计算,可得1万万匹马力的发电,每匹马力,可抵8个人力,就等于8万万的人力。但人力每日只能作8小时工作,而电力则昼夜不停的24小时工作,比人力工作的效力,可加多3倍,因此1万万匹马力,就可以抵24万万人力,以全国有2万万匹马力发电来计算,至少可以增加40万万人力,这种力量,是何等的伟大。至于浮载力,就是利用水力来运输,这一点我们也未能尽量利用。譬如长江水运,算是最好的了,但能行驶大船的,只有宜昌以下一段,能行驶浅水船的,也只有宜昌、重庆一段,至于重庆以上,虽然亦可行驶小船,但一遇到枯水的时候,便发生问题。国内的大河很多,因为水量太浅,或过急的关系,航运并不十分发达。但考察各个河道,都非常之宽,假如水量平满,几千几百吨的大船,都可以行驶。可惜许多有用的水,未能储蓄起来,尽量利用,听其流诸东海,以致枯水的时候许多河道便不能行船,这都是我们利用不得法的缘故。其次是渗透力,利用这种力量,便是灌溉。例如需水的地方,都能尽量开渠灌溉,使江河的水,用余之后,再流到东海,这样就可以增加多少万万人力。假如我们尽量的来利用水力,照我的估计,全国至少可以增出100万万人的力量,这种人力的增加,并不是生小孩子在人口方面的增加,乃是人来利用水力的增加。现在国家之富,不在人多,而在力量大,此种力量,不是人而是物,这是单就水利一项来看。已有可观,虽尽毕生精力,亦作不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