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乐利,国府步向民主法洽方面的努力,和它所表现的理性与宽容,脚步固然慢一点,但是,它在前进,则是众所公认忧事实。
承阮大方兄邀约,拙作在《论坛报》连载,我自乐意遵命,并同时予以增补改写,读者如和旧作对照,当发现,新著所注下的心血,当非泛泛。
家世这章,因得到许多新的资料,我自己也于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到奉化蒋里,从事实地调查,若干遗珠,得到再事充实。
贾亦斌嘉兴起义那一段,当初孤陋寡闻,乃告漏失,这次予以补叙原委。
可惜,一九二五至一九三七年,经国在苏联这段,尚无新的资料呈献读者。
“丁衣”笔名,正式订正,改为“江南”。
最后,读者诸君中,如对本书各章资料的谬误,有所教正,欢迎随时来函踢教。
家母已于一九五七年在贫病交迫中仙逝,十年后我才辗转闻讯,特以此书,作为纪念。
一九八三年六月十三日初稿
一九八四年元月二十日重写
注释:[1]老家江苏靖江,在江阴北面,八圩渡江到黄田港,仅十分钟的轮渡。
[2]老家长安乡和如皋、泰兴交界,不足一公里,一九四一年起,新四军即出现干此区域。
[3]先后任职台北四O六通讯大队和新竹工兵总队。
----
目录
1溪口童年(1)
2上海·北京·广州(14)
3孙逸仙大学(29)
4尼古拉同志(47)
5主席·技师·厂长(60)
6再见,莫斯科(73)
7蒋青天(90)
8伟大的西北(103)
9教育长·主任(115)
10外交特派员(129)
11戡建大队(146)
12八一九防线(159)
13南京·溪口·上海(184)
14风雷震荡(203)
15台湾—历史的起点(220)
16蒋主任(244)
17吴国祯事件(263)
18一江·大陈(290)
19孙立人兵变(305)
20五二四事件(330)
21雷震·《自由中国》(361)
22副部长·部长(392)
23蒋经国时代(418)
24继位(444)
25渐隐(476)
后记(493)
----
1溪口童年
“武岭突起于剡溪九曲之上,独立于四明群峰之表,作中流之砥柱,为万山所景仰……岭之上,古木参天,危崖矗立。其下有溪,流水潆徊,游鱼可数……隔溪之绿竹与岭上之苍松,倒影水心,澄澈皎洁,无异写真……。”
这篇《武岭乐亭记》,不知是谁的手笔,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它的地位,不下于《桃花源记》或《兰亭序》,文字好坏其次,编辑人有个很积极的用心,灌输下一代,那是龙的故乡。
人杰地灵,即使是刘邦的故乡苏北沛县,朱元璋的祖籍安徽凤阳,经过文仕们的彩笔,都可涂绘成此景只应天上有的人间胜境。配合风水先生阴阳八卦之说,英豪降世非此莫属。
“中国古代贤哲每认为人类领袖常生于崇山与清泉之间,而就吾人所知者,蒋总统实生于如是之环境中,此殆因生于地势高峻之人常是强毅的性型,较生于低地者更适于领袖的地位。”[1]
写官书《蒋总统传》的董显光先生,就这么牵强附会地,大倡其领袖与环境的高论。其实,这种逻辑推演,科学的成分少,玄学的成分多,和许多编造的领袖轶事一样,不值智者一笑。
溪口诚然山环水抱,景色秀丽,但在一九二七年前,无籍籍名,就是徐霞客先生再世,他忧游踪,也到不了这四明余脉的奉化。
传说那个会书法的王羲之,曾隐居剡溪、婉辞晋帝的征召,吴越王钱镠在此驻跸那也仅止于“传说”。
然而,溪口与蒋氏王朝或国民党的兴亡,息息相关,却是不争的事实。前后三次下野,蒋先生总喜欢到奉化躲起来,装扮成陶渊明式的隐士,再盘算着东山再起。
写经国传,只能随俗,需先从时、地、人寻根开始。
溪口清末隶属禽孝乡,一九二八年,蒋任北伐军总司令时期,改溪口乡。隔了七年(一九三五年),改称溪口镇。
蒋姓为溪口大族,全镇九百余户,蒋姓占了五百可见族众之一般。
蒋家源从奉化三岭迁修峰岭,再迁至溪口落户。蒋经国的祖父蒋明火,又名肇聪,字肃庵,即我们熟悉的肃庵公,在溪口镇上经营玉泰盐铺,卖些粮食、烟酒、食盐、杂货等。
盐铺首创于蒋斯千,[2]又称玉表公。洪杨之乱后,奉化遇难,蒋家家产毁于一旦,蒋老先生生财有道,和官府挂钩,经营起盐业买卖(清朝,盐是专卖商品),家庭经济日渐富裕起来。一八九四年,老人去世,肇聪继承衣钵。
肃庵公秉性刚直,处事公正,更好排解乡里纷争,热心公益事业,但人生苦短,只活了五十四岁,而婚娶频繁,先后结了三次婚。原配徐氏,生一子一女,子名周康,号介卿,女名瑞春。徐氏病故,奇*書$网收集整理续娶孙氏为继室,不久亦病故,乃娶王采玉女士为填房。
说到王太夫人,颇有段来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