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平定了黄巾及其余党,朝廷论功,予大耳贼中山安喜尉——这充其量也就是个县团级干部。即便只是个县团级干部,大耳贼当得也并不舒心,没过多久,朝廷就下诏沙汰以军功为长吏者。
恰逢督邮因公事来到县里,谣传说就是为了贬大耳贼的官。大耳贼虽然心气儿颇高,但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他也只得去找汉寿亭侯、杀猪匠这些人凑份子,拎了东西去见督邮,想走走后门,没承想对方竟然连见都不见他。
想他盖世英雄,也曾经落魄到这种地步!
大耳贼大怒,召集一帮人,诈称奉上级指示,突入督邮住的政府招待所,把他拖出来,绑在树上一通痛打。然后解下自己的印绶,挂在督邮的颈项上,扬长而去。
这位督邮虽然挨了打,但却拣了个大便宜——打他的要不是汉昭烈帝,就凭他,也配上《三国志》这样的英雄谱?
六、未了的余音
虽然冀州、颍川、东郡、南阳等地的黄巾主力纷纷被东汉王朝扑灭,然而黄巾起义所掀起的巨浪,正滚滚而来。
各地叛乱不断。
边章、韩遂起事于陇西。
张修的“五斗米道”起事于巴郡。
中平二年,河北有张牛角、褚飞燕、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文八、平汉大计、司隶缘城、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弘、苦蝤等起事,大者二三万人,小者六七千人,张牛角战死后,褚飞燕接替他为诸军之首,改姓张,他就是史书上著名的黑山军帅张燕。
中平四年,蓟中有张纯的反叛,众至十余万。同年,长沙有区星起事,众万余人,后被议郎孙坚讨平,孙坚也因功被封为乌程侯。
中平五年,河西白波谷有黄巾余部郭大等起事,寇太原、河东等地。同年,青州黄巾余部复起,寇掠州县,后发展壮大,号称百万。
这些起义和叛乱,或者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或者为更强者提供了晋身之阶。
中平五年,汉灵帝初置西园八校尉,以宦官蹇硕为统帅,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这两人从此成为乱世之枭雄。
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从此汉家权柄落入他人之手,兵戈纷争数十年不止。虽然东汉朝廷在名义上还存在,但历史已经进入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演义》时代。
无数野心家、忠臣、猛士、智者、美人、凡夫、笨蛋将共同给中国的历史谱写一首英雄时代的史诗。
那,将是个多么璀璨迷人的星空啊!
第四章 大鲜卑山在何方?——北魏六镇之乱
序言
那是“五胡乱华”时代,一个真实而血腥的故事。
公元三九五年,占据中原的后燕皇帝慕容垂派太子慕容宝带兵八万北上,进攻鲜卑拓跋部建立的魏国。魏军坚壁清野,避而不战。拓跋率领部落畜产渡过黄河向西撤退,同时利用自己的骑兵优势,派出大量轻骑抄略燕军后路,切断燕军的后勤补给和信息来源。
慕容宝出师时,其父慕容垂已经患病,他非常担心父亲去世后,留在都城中山的兄弟们会趁机夺取帝位,因此并未穷追魏军,而是屯兵黄河岸边,隔三差五地派使者前往中山探病。他的使者被游猎的魏军骑兵捕获,押送到黄河岸边,在魏军的逼迫下,使者大呼:“你父亲已死,快些回去吧!”慕容宝本是庸才,这次出师纯粹是为了镀金,在军中取得声誉,故浑不把胜负看在眼中,既然求战不得,便索性向远在中原的根据地中山退去。
当时黄河尚未冰封,慕容宝满以为魏军无法涉水追来,没有急行军以尽快脱离危险,还拒绝了手下加强警戒的建议。被他勉强派出担任后卫的燕军也大大咧咧,根本没有派出侦察部队,而是放任手下到处打猎。
然而,苍天不佑慕容,就在燕军撤退的那几天,来自北方的寒流袭击了黄河沿岸,一夜之间大河封冻,天地间一片肃杀。拓跋率两万精锐骑兵立即衔尾急追。就在燕军退到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西)的那天夜里,魏军骑兵追上了这群可怜人。魏军乘着暗夜的掩护,完成了战术展开。当黎明到来时,毫无防备的燕军将士惊诧地发现,身边的山头上全是黑压压的北魏骑兵……燕军很快就崩溃了,当场战死数万人,另有四五万人被魏军俘虏,只有庸碌无能的主帅慕容宝等少数人逃脱。野蛮的拓跋,下令将这四五万俘虏全部坑杀。
慕容宝仓皇逃回,这个败家子没出息到了家,为雪战败之耻,竟极力建议他久病的父亲千里远征,替他报仇。慕容垂身边重臣也认为,如果不以一战挫其锐气,拓跋将愈发轻视咱们的太子爷,将来太子即位后,他定会对燕国有觊觎之心。
次年,在他们的怂恿下,身为十六国名将之一的后燕老皇帝,七十一岁的慕容垂,抱病亲自远征北魏,老英雄果然不同凡响,指挥燕军于平城战役重挫魏军。燕军路经参合陂,只见旧战场上战死者的骸骨无人掩埋,堆积如山。燕军战士们纷纷在遗骸中寻找自己的亲人,死者父兄一时号哭,全军都沉浸在悲痛中。慕容垂设礼祭悼,感伤羞愧交集,竟至呕血,终于在回师路上死于上谷郡的沮阳。慕容垂是鲜卑慕容部最后一个堪称为英雄的人物,这尊战神倒下后,再没有人能够阻止拓跋开创北朝的步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