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通宣称南宋丞相陈宜中逃亡日本求援,假韩山童之名发诏书称“蕴玉玺于海东,取精兵于日本。贫极江南,富称塞北”,并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战旗,要“蹑大宋之遐踪,雪崖山之沉恨”,这些个口号吸引了许多老百姓,把这些愤懑已久的人们召集到自己的旗下。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和今天截然不同的国际关系。在刘福通们的眼中,当时的日本是天然的盟友,是友好的尾巴国,而蒙古则是宿世仇敌——所以并不以“取精兵于日本”为耻。事实上,在宋亡时便有许多遗民逃亡日本,给那个文化贫瘠的东瀛海岛带去了知识、技术和思想,还带去了对非正统中国的仇恨——这些崇拜、自卑与仇恨不断地积累,衍化,再加上明清易代时的再一次放大,终于形成了如今的日本人对中国那种错综复杂的感情。
五、天下英雄起逐鹿
刘福通起事后,元王朝大为震惊,命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率领六千阿速军和各路汉军,由河南行省左丞徐某协助前往颍上会剿。
阿速军由来自中亚的阿速部落之人组成,他们原是波斯语系民族,信奉东正教,体形高大,多为绿眼睛。“阿速”部,在《史集》中又称为“阿兰”部,据说居于太和岭北麓,是今伊朗沃舍梯族人的祖先,阿速人的左邻是突厥语系的钦察人。在蒙古名将哲别、速不台发动的第一次西征中,这两个部落联手与蒙古军激战,一时胜负未决。蒙古人派使者向钦察人说:“我们是同一部落的人,出自同一氏族,而阿兰人是异己。让我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吧!你们要金子、衣服,我可以给你,你们把阿兰人给我留下就成!”钦察人接受了这一建议,欣欣然地出卖了阿速人——随后的结局可以想见,阿速人固然遭到了“命中注定的掠夺、屠杀”,而出卖朋友的钦察人也没有逃脱,“蒙古人突然向他们袭来,见一个杀一个,夺回了给的东西”。
这两个部族的孑孓后被蒙古人收用,以其武勇善战,成为蒙古帝国扫荡四方的利剑。元末权奸燕帖木儿本人出身钦察,故得到了同乡阿速军的极力支持,在与上都争夺政权的战争颇得其助力,燕帖木儿对这支军队也格外看顾。然而就像一切娇生惯养的军队一样,十几年的歌舞升平莺歌燕舞,使这支“素号精悍,善骑射”的军队堕落得不成样子,纪律尤其糟糕,比之强盗还有不如。
赫厮等将领但以酒色为务,士兵们自然也上行下效,不务正业,四处掳掠,浑然忘了自己的角色本该是抓老鼠的猫。等到和红巾军对阵时,赫将军见对方阵势宏大,不敢出战,只是扬鞭大呼“阿卜!阿卜!”然后,身先士卒地逃跑了,据说“阿卜”就是“走”的意思。赫将军麾下将士自然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大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叹。红巾军自后追击,大败元军,从此把这位“阿卜”将军的故事当作笑谈,在淮东淮西传了好多年。
赫将军虽然侥幸从阵上逃脱,但随即败死于上蔡,到底难逃劫数,他统带的阿速军,因为不习水土,病死过半,徐左丞也因为战败被元廷处死。刘福通乘胜攻占了亳州,杀元朝徐州兵马使秃鲁,到六月间又攻占了项城、真阳、确山等地,并分遣部队向舞阳、叶县进军。
元相脱脱派其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事,与卫王宽彻哥统率大军十万围剿刘福通,于十二月攻占上蔡,俘杀刘福通手下大将韩咬儿。次年三月,元军又攻陷汝宁。闰三月,元王朝以平章巩卜班为统帅,率领侍卫汉军合爱马鞑靼军共数万人,屯驻于汝宁沙河岸,这位巩平章不敢寻找刘福通决战,只是日夜沉溺于酒色中,醉卧不醒。刘福通派精锐夜半偷袭,元军大乱,四散而逃,次日收容点验人马,发现连主帅都丢掉了。派几个胆大的回过头去扒拉扒拉,好歹在死人堆中找到了巩平章的尸首,总算对朝廷还有个交代。
大都城里的统治者翻翻将帅档案,觉得和红巾军对阵,只有也先帖木儿还能占点便宜,遂命他为统帅,统军三十万,欲与刘福通较猎中原。据说元军以数千辆车运送金银物帛,河南北供应以亿万计,前后出兵未曾有如此之盛。但也先帖木儿到底不是将才,他在沙河与刘福通对峙不到两月,还未曾决战,大军忽然夜半惊溃,在红巾军的追击下,丢弃的粮食、军资、车辆堆积如山,让刘福通占了个大大的便宜。也先将军仅带着万余残兵逃回汴梁城。
据说也先帖木儿逃跑时,当地的地方官急了,挽住他的马缰绳不放手,说您这个,这个……也太不负责任了吧?也先将军也急了,拔刀便砍,委屈得差点掉眼泪:“我的难道不是性命?”所幸他兄弟是丞相,也先帖木儿虽然败成这个样子,也没受到任何处分,居然还可以继续当御史大夫。
他的兄长脱脱丞相,在朝中每议军事,总回避汉人、南人。脱脱还向皇帝奏称:“方今河南汉人反,宜榜示天下,令一律剿捕。诸蒙古、色目因迁谪在外者,皆召还京师,勿令诖误。”当时的民族矛盾已经够严重的了,这位脱脱先生还嫌不够,愈发的添油加醋。结果自不消说,榜文一出,大河南北汉人,尽皆愤恨,纷纷举旗造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