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逃到淮西一带的彭和尚,不屈不挠,继续传教,数年间又积蓄起一支力量。在刘福通起事后三个月,也就是至正十一年的八月里,他和麻城铁工邹普胜、黄陂渔人倪文俊等人在蕲州一带也发动了起义。
有位罗田人徐真一,游走江湖,以贩布为生,因为职业需要,人缘特别好,和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交情,据说长得也特别——史书上说是“相貌异众”,或是“体貌魁岸,木强无他能”,这些个意思都还是中性的;但再往后走就干脆被引申为是“魁梧奇伟,相貌出众”,“出众”和“异众”就大不相同了;再进一步,布贩子又被引申为是个美男子……事实上,这个“异众”不一定是长得帅,很可能是指他长得像某个偶像,比如说“弥勒佛”,“弥勒佛”和帅哥之间,似乎还是有些差距的。
彭和尚等人起义后,说这位“貌异于众”的徐真一就是“弥勒佛”下生,推为首领,此后他便以徐寿辉这个名字被历史所记录。
据说彭和尚和布贩子起事之前,也搞过一次动员活动。他们在多云山中建了一座“圣人堂”,旁有溪水,一日涨潮两次。溪旁有块船形的巨石,徐寿辉命人在石头上凿孔树桅,然后当众向老天爷请示:您真要保佑我,就让这条石船漂出溪口——然后奇迹出现了,石头居然漂行了十余丈!俺个人始终怀疑这是魔术表演。
这一戏剧性场面,坚定了人心,教众们纷纷头裹红巾而起,也称为红巾军。
沔阳有个出身渔家,略通文墨的县府小公务员,也毅然扔掉了公务员这份很有油水的职业,投身于造反的洪流中。起因是这样的:这个小公务员偶找人算命,算命先生称他家祖坟风水旺,有大贵之相,说得小公务员心中窃喜,于是收拾行李准备上梁山。他父亲却没他那么乐观,拉住儿子说:“奈何为灭族事?”小公务员却满怀着年轻人的理想与志向,大大咧咧地说:“术者之言验矣!”头也不回地走了。这一去,便是十余年龙战,直到鄱阳湖的万顷碧波与蔽日烟焰,埋葬掉这场英雄梦幻。
彭和尚等人起事后,于九月攻占蕲水城,杀蕲州总管李孝先。镇守武昌的元威顺王宽彻普化派兵前往镇压,却在金刚台被倪文俊击败。
十月,徐寿辉被彭和尚等人立为皇帝。据后来自立为大夏皇帝,当时还是徐寿辉部将的明玉珍提供的资料说,他们曾经“颁万寿历,建元治平,国号宋”,以蕲水为都城。但过不多久,又改国号为“天完”,取其压倒“大元”之意,邹普胜被封为太师,欧普祥被封为大司徒。
次年正月十一日,天完政权派丁普郎、徐明远率军攻下汉阳;十二日,杨普雄攻占兴国路。十四日,邹普胜率军进攻武昌,元军因内部矛盾重重,没有做像样的抵抗,元威顺王宽彻普化、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和尚等人逃跑,武昌城随即被红巾军攻陷。
让元王朝头疼的,还有浙江台州的方国珍。这位老兄说老实吧,他总是造反;说不老实吧,他又总是挖空心思地想让朝廷招安。
方国珍于至正八年第一次起事,元朝派江浙参政朵儿只班率军前往镇压,方国珍乘船自海路逃跑。朵儿只班一路撵到福州五虎门,但没抓着耗子,反倒稀里糊涂地被方国珍给活捉了。方国珍善待这名高级俘虏,要他向朝廷求招安,元朝遂以他为庆元定海尉。不管怎么说,朵儿只班总算是完成了“剿匪”的任务。不过这样的喜剧接下来还要屡次发生。
方国珍于受招安后不久又造反,至正十年五月,元朝派元帅扈海、万户孙昭毅前往讨伐——这回结果一如既往,元兵又吃了败仗,元帅扈海被活捉。至正十一年,元朝决心来一次大规模的“剿匪”,派江浙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会同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泰不华,夹击方国珍。方国珍半夜里派劲卒纵火鼓噪,元军不战而溃,主帅孛罗帖木儿被活捉。接下来,当然又是招安,这次方国珍又升级为千户。
刚过一年,方国珍又造反了,泰不华亲自征剿,在激战中被刺身死,沉尸于海,其部下也被全歼。至正十三年,迫不得已的朝廷又授方国珍徽州路治中,为五品流官。因为还嫌官小,过了年方国珍又接着造反……
萧县的李二,因为地方上闹灾荒,一咬牙把家里仅有的一仓芝麻捐出来救济饥民,颇得人心,人送绰号“芝麻李”。当时河工大兴,盗贼四起,萧县一带也是人心惶惶,芝麻李遂和社长赵君用商量造反:“颍上兵起,官军无如之何,此男子取富贵之秋也!”赵君用也赞成造反,说咱这片也就城南的老彭算条汉子,没他入伙这事儿准黄,一定得把他拉进来。于是赵社长亲自去找老彭谈话,拐弯抹角地启发了半天,老彭听说芝麻李也要造反,欣然入伙。于是他们八个人,冒充挑河夫役,混入徐州——四个在城外,四个在城内,四更天的时候,内外呼应,夺取守门军士的武器,斩关而入,放火鼓噪。徐州军民久不识兵革,尽皆束手听命。等到天明,这八个人竖旗募兵,很快就聚集起十万之众,神话般地夺取了徐州。
定远人郭子兴兄弟三人,善治产业,富甲当地,为一方豪强。他见天下大乱,也与孙德崖、俞某、鲁某、潘某等人聚众造反,攻占濠州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