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当冬季,夜里有不少守城官兵冻死,城里粮饷也不够了,有些兵一整天吃不到一顿饱饭。周王前次围城中已经捐了不少钱粮,这次大家虽然还想打他的主意,但都觉得不好意思开口了。王燮自告奋勇去找周王要钱粮,周王本是个开通的人,加上得知福王在洛阳的惨死,毫不犹豫地又捐出白银数万两以资军用,开封守城官兵为此士气大振。藩王积极支持,守城文武将官勇敢善战,官兵士气高涨,决定了开封不是一座可以轻易攻克的城市。
守城的河南巡抚高名衡,见农民军连攻数日之后有所懈怠,遂于夜半挑选三千精兵夜袭闯营,杀人放火,李军不备,很吃了些亏。等李自成严令加强戒备,大家半夜都瞪着眼睛提防劫营时,高名衡又不来了——要的就是让攻城方疲惫不堪。李自成又筑炮台四座,直轰城上,守军则在城墙顶筑起防炮墙掩护,双方互有攻守,一时僵持不下。
眨眼到了崇祯十五年的新年,除夕夜大家都没过好。正月初一,李自成调集数万精兵猛攻开封城,城上以苇草沃油点燃,抛到城脚,让攻城方无法近前,许多人被烧死。有数十名农民军登上城头,但后续没有跟上,全被守军俘斩。
这是整个围城战中最惨烈的一仗,这天攻守双方都付出了重大牺牲。接下来,李自成军穴城、爆破,开封城墙坍塌了数十处,但守军顽强防守,城池仍然无法被攻克。守军忙里偷闲,也用重炮狙击了李自成的帅帐,所幸李自成本人当时不在帐中。由于左良玉等军赶来增援,李自成于正月十四日撤围,第二次开封攻守战,持续了二十天。
左良玉一直尾随在李自成后面,但总是保持距离,也不进攻。高名衡在城里守得艰苦,就指望左军前来解围,但左良玉慢得像蜗牛。高名衡忍不住责问他:“左将军威震华夏,国家倚重为长城,可目前开封城危如累卵,您大军近在咫尺,可怎么老是不见人影呢?您胸有成竹,我们这些腐儒自然明白不了——不过万一开封城陷,您将何以谢朝廷?”
左良玉回信诉苦:“我兵单弱。”这倒不全是托辞,左良玉虽然在明军中算是比较强的一支部队,但要和李自成决战而胜之,确实没有多大把握。他要贸然出击失利,不但自己要倒霉,就是开封城也会丢得更快些。他只能耐心等待机会,等待李自成在开封城下师老兵疲,然后一战破敌。
李自成自然明白左良玉的用心,所以毅然放弃围攻了二十天的开封城,将左良玉引到偃城,然后突然回师将其全军包围。左良玉固守偃城,双方激战了十八天,李自成始终不能吃掉左军,又打成了持久战。
新任三边总督汪乔年奉命率陕西部队来援,汪不敢直扑偃城解左军之围,遂围魏救赵,攻击李自成设在襄城的老营。汪乔年在陕西任上刚挖了李自成的祖坟,故李自成对其非常怨恨,得信后立刻率全军自偃城撤围,将汪乔年包围于襄城。汪乔年手下的三个总兵官贺人龙、牛成虎、郑嘉栋不战而逃,只留下汪乔年率步兵千余人困守城池。偃城的左良玉在解围之后,却不及时援助给他帮忙的汪乔年,汪乔年苦撑了十几天后,城破被杀。
三月,明清在关外的最后一次大会战,持续了数年之久的松山之役,以明军大败结束,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投降,总兵曹变蛟、巡抚邱民仰等人被杀,锦州守将祖大寿也随即投降清军,关外屏藩只剩下吴三桂镇守的宁远孤城。
五月初,李自成再度围攻开封。崇祯命丁启睿负责解开封之围,丁督率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四总兵来援,保定总督杨文岳也率部往会,明军共集结兵力约十八万人。崇祯同时启用知兵的孙传庭督陕西部队出关夹击李自成。
此时开封城外正值麦熟,双方争抢割麦。李军见城内守军不敢出,分兵四出略地,攻陷郑州、荥阳、新郑等地,开封益发孤立。明军也曾出城迎击过一次,但出城的三营兵马全军覆没,从此再不敢轻易出城野战。此时明援军已会师于开封南面的朱仙镇,李自成留下部分部队继续围困开封,并伪造左良玉令箭送入开封城,让守军不要外出夹击,开封守军果然中计,在整个朱仙镇战役中,没有一兵一卒出城助战。
然后,李自成亲率主力于五月十六日向朱仙镇靠拢,寻求明军主力决战。
明军主帅丁启睿不能服众,各将领意见分歧,左良玉主张持重不战,虎大威等则主张尽早决战。最后虎大威的意见占了上风,二十一日,官军出击。李自成集中主力猛攻左良玉,左军渐渐不支,于二十三日夜拔营撤退。其他各军阵脚大乱,丁启睿、杨文岳也都先后率部逃走,李自成大获全胜。李自成早在左军撤退路线上挖了一条深广各二丈的堑壕拦阻,逃跑中的左军突然受阻,加之身后李军急追,遂大乱,人马纷纷陷入堑壕中。左良玉等将领策马从被自己人尸首填满的堑壕上踏过,逃往襄阳。丁启睿逃得更难看,把朝廷的敕书、印信都丢失了。
李自成取得朱仙镇之战得胜利后,回师继续围攻开封。七月十五日黎明,高名衡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出击,出动了万余步兵和五千骑兵,连周王的亲军也参加了战斗。明军激战至中午,抢得了马牛骡等三百余匹和一些粮食器械,在李自成大部队赶到后,才撤回城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