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孙传庭列传》评价道:“传庭死而明亡矣。”让人心酸的是,以官方定论承认孙传庭在明季乱局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竟是他的敌对方清朝。【www.qisuu.com】
李自成随即于十月间攻破了西安。孙夫人张氏惧辱,率孙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杀,孙传庭年仅八岁的小公子孙世宁被一老翁收养。孙家长子世瑞听说变故后,偷偷跑到西安,埋葬了夫人,找回了小弟弟。两兄弟相扶携还,一路之上,无论相识与否,见到他们的人都不禁为之泣下。
西安是朱元璋二儿子秦王一脉的封地,西安城破后,秦王朱存枢投降,李自成倒也没为难他,还礼节性地封他为权将军。李自成刚入西安,曾经放兵大掠三天,后在牛金星的劝说下,才下令不得妄杀一人,违者以主管将吏偿命。同时积极练兵筑城,李自成本人每隔三天就亲自去校场校射。
在经济上,李自成开始感到有些困难,虽然秦王府中有大量银两粮食,但毕竟坐吃山空,“三年不征”固然可以赢得民心,但同时也断绝了军队的经济来源。
数十万大军要吃饭啊!
为解决经济困难,李自成军采用了流寇的老本行,史称“追赃助饷”。李军召集大小官员、富家大族开会,号召他们捐献钱财以资军用,按官衔家世区别,分别开列不同的价码。不能如数交纳的,则抓起来严加拷掠,许多人被拷打致死,以一大坑埋之,家人连尸首都找不到。
李自成同时分兵四出,追剿明军残部。明将白广恩、左光先、陈永福、马科、牛成虎等人见大势已去,都相继投降了。陈永福因为曾射瞎李自成一只眼睛,本不敢投降,李自成折箭示信,表示不计前嫌,并封他为文水伯。除在榆林城下遭到了坚强抵抗外,李自成军很快占领了陕甘宁夏等地。此时,中国的西北角几乎全在他掌握中了。
崇祯十七年元旦,西安城大雪,日月无光;北京城则是沙尘暴,咫尺不见人。
李自成本拟在这一天登基称帝,但糟糕的天象搅坏了他的兴致,幸亏有人及时献上一副对联,叫做:“风云有会扶真主,日月无光灭大明”,这才算是圆了场。但这一天,李自成也只是随便走了个过场,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他本人并没有正式称皇帝,仍称“顺王”。以西夏始祖李继迁为太祖,并追尊曾祖以下先人。
北京的崇祯也过得不开心。这一天,来朝贺新年的文武官员集体迟到,还站乱了朝班——文官站到武官列中,武官窜到文官队里。据说这一天,遥远的凤阳,也发生了地震。这不是一个吉利的兆头,冥冥似乎在预言这一年的血光之灾。
这一年,是西历的一六四四年,农历甲申年,所以这一年的天翻地覆,史称“甲申之变”。
九、甲申之变
李自成西安建号后,重新厘定官爵制度。
以牛金星为天佑殿大学士,原六政府设置尚书之职。另又增置学士、弘文馆、文谕院、谏议、直使从政、统会、尚契司、验马寺、知政使、书写房等官职衙署。
封田见秀、刘宗敏等九人为侯爵,刘体纯等七十二人为伯爵,另有子爵三十人,男爵五十五人。并大赏功臣,刘宗敏等人每人赐珠宝两升,银千两。
此外,还铸钱币,开科举。
正月二十六日,辽东的清政权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
其文如下:
〖大清国皇帝致书于西据明地之诸帅:朕与公等山河远隔,但闻战胜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称号,故书中不及,幸毋以此而介意也!兹者致书,欲以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矣。不知尊意何耳?惟速驰书使,倾怀以告,是诚至愿也。顺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
据说这封信是洪承畴的手笔。
这封国书于三月三日被递交给大顺榆林守将王良智,王见是送给“诸帅”的信,觉得自己似乎也符合这个标准,就拆开看了。
王良智看完才发现,这封国书涉及到极其重大的外交和军事决策,绝不是自己可以私自拆看的,顿时傻眼了。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王良智将原件和一张签了自己大名的纸条发还来使迟云龙,保证自己会将信文内容向上级转告。史书上关于此事件的记录,即到此为止。王良智到底有没有将信中内容报告李自成,成为历史的悬疑。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八,李自成亲率大军,东渡黄河入晋,走上了北伐燕云,推翻明王朝统治之路。
在大顺军内部,对北伐并不都是赞成的声音。
北伐派,以顾君恩为代表;而反对派,则以牛金星为代表。牛金星绝不是担心北伐不能取得胜利,而是担心取得胜利之后,大顺军不能确保胜利的果实。对天下大局,牛金星要比顾君恩看得更远一些——他不但看到了一片大好的内战形势,更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满清入关。
数十年后,河南有位老贡生,讲述了一个曾亲身经历的故事:
我家和牛金星是姻亲,他们打下西安城后,我就跑去西安找他求官,没承想他不答应,却说:“如今世间方乱,你才力不够,当不好官的!”我不服气,就问他:“难道您觉得北伐不能成功么?”牛答道:“明军主力已丧失殆尽,纵有抵抗,我大军一到即破,怎么会无功呢?”“北京一破,则天下大局亦定,您老怎么说我不能当官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