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返回的时候说道。然而德国报纸却说,美国的“大捧”的威力如同一根“棕桐树
枝条”。舰队归来,罗斯福总统也卸任了。这是一次具有实际政治意义的航行,暂
时成功地阻止了日本向菲律宾扩张。航行的目的是要赢得建立一支强大的美国海军
所需的时间,总统和马汉都认为,要想履行美国在太平洋的使命,必须有这样一支
海军。
同年,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被选作美国舰队在太平洋的主要基地,不是没有意
义的。这是一个折衷办法,既可满足在太平洋中部修建一个港口的要求(从这个港
口出动军舰可以保卫菲律宾),又可保卫美国正在巴拿马修建的运河。大连港的教
训在海军将领们的考虑中占了很重的份量;他们相信吕宋岛苏比克湾的战舰容易遭
到一支日本战斗舰队的伏击。
罗斯福总统批准了美国海军不在西太平洋部署战列舰的决定,因为他认为“白
色大舰队”的航行已经证明,一旦发生危机,可以迅速在马尼拉部署一支舰队。但
是,德国的挑战迫使英国将它的忧虑和它的军舰从不冻的中国海转移到寒冷的英吉
利海峡,英美在远东的海军力量马上就显得太弱,不能维护对华政策。马汉曾经提
醒过,罗斯福现在也预见到:归根结蒂,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持开放门户。
他们的继任者们将会发现,一旦碰到矿山和铁路问题,压根儿就没有开放门户。
正文 第二章 一堆废纸
西奥多·罗斯福一九○九年卸职的时候,他的寄期望于盎格鲁撒克逊继续称雄
世界的宏伟抱负,面临着英国在远东的势力日益衰落和日本的军事与工业实力惊人
地增长的危险。现在,治理大不列颠帝国已退居次要地位,保卫不列颠群岛不受北
海彼岸德皇日益强大的公海舰队威胁,已经成了当务之急。由于同日本结成了同盟,
英国皇家海军顺利地减少了驻新加坡的舰艇,把战列舰集结列了本国海域。这种局
面一直持续不变,尽管各自治领和马来联邦感到不悦。为了营造无畏战舰对付德国
加速扩充海军的计划,各自治领和马来联邦提供了大量的经费。
由于英国被迫在远东放弃海上优势,以及美国在菲律宾缺少一个适应需要的海
军前进基地,日本在西太平洋攫取了事实上的海上霸权。罗斯福的雄心勃勃的对外
政策期望建立一支庞大的舰队,以使美国具备两洋作战能力。但是,建立庞大海军
的实际工作落到了他的继承者的肩上。他们发现,国会不愿意拨款制造战列舰,生
怕在太平洋地区再次引起海军军备竞赛。但是,由于缺乏一支强大的舰队把美国的
力量投到太平洋彼岸,连续几届政府坚持奉行的政策都仍旧是极力要日本接受开放
中国门户的主张。后来的事实证明,缺少军事力量这根“大棒”来充当外交姿态的
后盾,是导致珍珠港事件的一个因素。
美国海军希望建立一支同其在太平洋承担的新义务相称的舰队,但罗斯福的继
承人很快使这种希望化成了泡影。霍华德·塔夫脱总统曾经担任过菲律宾总督,因
而自认为是亚洲问题专家。他宣称“美元能够援助受苦受难的人类”,断言能够保
障美国在华命运的与其说是战列舰,不如说是贸易。他招聘美国的一些朝气蓬勃的、
新兴的大企业参加援华财团,包括势力雄厚的摩根公司、怕利恒公司、宾夕法尼亚
铁路公司和美孚石油公司。援华财团的任务是支撑摇摇欲坠的天朝(中国),国务
院新成立的远东司的专家们以福音派传道士般的热情指导它开展活动。他们支持一
九○六年被任命为驻奉天总领事的司戴德等美国冒险家的观点。对司戴德来说,中
国是“新西方”,他极力利用美国的政策在中国大陆建立美国的经济霸权,承认这
种努力是“争夺中华帝国的激烈竞争”的组成部分。可是,虽然远东分遣舰队的炮
艇一帆风顺地帮助美孚石油公司把营业区域沿长江向上游扩展,但司戴德和远东司
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却在内地碰壁了。他们凭借援华财团,要想把日本和俄国在满洲
的铁路置于国际共管,以抵销日本和俄国在满洲的影响。但是,由于日本和俄国害
怕美国垄断商业活动,他们的这项计划落空了。美国的银行家们一心想在英国、法
国和德国沿长江修筑的铁路中取得四分之一的股份,但是由于湖广铁路的贷款计划
因中国疑虑重重和英国不愿予以支持而告吹,他们的努力也归徒然。
司戴德后来凭仗自己卓越的才能跻身摩根银行,成了股东之一,而且创办了有
影响的《新共和》杂志。他预言,“美元外交”一定会失败,因为“除非政府用各
种外交手段保护美国投资者,否则他们就不会愿意购买中国的债券”。使塔夫脱政
府感到沮丧的是,华尔街比较喜欢向东京投资,从而促使日本进一步努力向中国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