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洋战争_陈靖仇【完结】(16)

  陆进行扩张。清朝的腐朽大厦终于在一九一一年倾塌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

  的另一位年轻的空想家已经加速了它死亡的痛苦。

  这位空想家就是成为中国叛军不讨人喜欢的领袖的李何默。李何默独眼驼背,

  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他是辛亥革命的组织者之一,崇拜他的人称他是中国的戈

  登将军。但是,在留学美国的孙中山博士于一九一一年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的次年,他就与世长辞了。

  美国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建立共和制的希望现在看来似乎马上可以实现,但是

  不久,现实就使这种希望化成了泡影。这个新“共和国”只不过徒有虚名。孙中山

  的广州政府面临着要对二十几个争斗频仍的省份和互相倾轧的军阀建立权威的艰巨

  任务,而日本则企图利用这种政体分裂的局面控制满洲。李何默在他所著的《愚昧

  的勇士》一书中预言过中国会出现这种争权斗争。该书在一九○九年曾引起轩然大

  波,因为它预言英帝国将没落,预言美国和日本将为争夺太平洋的控制权而爆发毁

  灭性战争。他的告诫在西海岸引起一场新的“黄祸”恐慌。李何默对菲律宾的战略

  评价是:“日本称霸亚洲不过是暂时现象,而最后打垮日本的是控制菲律宾的人。”

  这种评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直是美国太平洋军事战略的依据。

  美国陆海军计划人员于一九一一年制订完毕桔色作战计划(桔色是日本的代号,

  红色是英国的代号,黑色是德国的代号)。该项计划的出发点是假设一旦日本发动

  进攻,驻守菲律宾的部队能坚守到舰队赶去救援,舰队将从太平洋上杀出一条路,

  赶到东边来同日本决一雌雄。但是这项计划从问世之日起就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

  是作战舰队从西海岸基地出动后,打出一条路越过太平洋,需要几周,也许几个月

  的时间,日军可能在这段时间内控制了菲律宾,由于美国海军部部务委员会在一九

  一一年未能说服国会相信需要加速制造战列舰,完成一九○三年提出的到一九二○

  年拥有四十八艘战列舰的计划,德国海军力量的不断增长,成了使海军将领们感到

  头痛的又一个问题。

  美国两党吝啬的政治家们都反对建立这样一支“庞大的海军”,认为这是一种

  浪费。一九一二年,他们限定每年只准新造一艘战列舰。同年,民主党理想主义者

  伍德罗·威尔逊入主白宫。他呼吁德国和英国停止海军军备竞赛,说它会逐步导致

  战争。新政府把原则置于实际情况之上。它加倍努力影响备受内战灾害的中国的命

  运,其外交后盾只不过是一支炮舰小舰队。“如果我们有一支战列舰舰队在太平洋

  游弋,如果我们的对外政策始终如一,并有‘大棒’作后盾,”美国驻北京公使向

  国务卿抱怨道,“那么,各国对我们的态度可能会截然不同。事实上我们现在是无

  助的。”

  特殊利益

  在东京都知事引人注目地向华盛顿特区馈赠樱花树苗后还不到一年,加利福尼

  亚州的歧视日本人的法律引起了一场新危机。随着美国开始向菲律宾增调陆军,日

  本的报纸上出现“美国在准备打仗”这样的大标题。跟堂兄西奥多·罗斯福一样,

  年轻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也响应德高望重的海军将军马汉的呼吁,制订了

  把作战舰队集结在太平洋海域的计划。这在内阁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威尔逊断然反

  对派军舰穿过巴拿马运河,认为那样做具有刺激性。为了缓和国民的紧张情绪,威

  尔逊迫使加利福尼亚州议会取消了禁止日本人拥有土地的法案。但是,在太平洋危

  机被一九一四年八月爆发的欧洲战争冲淡之前,华盛顿和东京之间一直彼此怀着敌

  意。

  美国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威尔逊政府“不让德国打赢这场战争”的决定,突出

  表明英美两国的利益是非正式地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后来,由于日本在其海上盟国

  英国的鼓励下,“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接管了德皇在中国青岛的基地,夺取

  了德意志帝国在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的领地,太平洋地区的局势发生了变化,

  美英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了。力量对比的这种巨大变化导致日

  本帝国海军占据了美国通往菲律宾的航道两侧的一些据点。日本政府大胆地提出了

  “二十一条”要求,明确要求把其势力范围扩大到山东、福建、满洲南部和内蒙古,

  并坚持要在中国政府里安插“顾问”。日本这种想趁欧洲战争之机改变门户开放政

  策,把华北各省变成其附属国的企图,遭到了各国异口同声的反对,领头的则是美

  国。在盟国英国和威尔逊总统(他宣布美国必须“维护中国的主权”)施加了最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