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了款项。
由于法国和意大利接受了它们只能拥有日本的主力舰的半数的限额,英国政府
势必要接受华盛顿海军条约,尽管英国的海军将领们感到不安。恰恰在维持英日海
上同盟显然已同休斯的在太平洋地区建立美国统治下的“道义上”的和平计划互不
相容的时候,英国这样做,标志着大英帝国的势力退缩了一大步。正如劳合·乔治
所预言的,英国将沦落到软弱地依靠这种“特殊关系”和美国海军来保护它在远东
的利益。这一点已经非常清楚,当时帝国国防委员会告诫说,一旦欧洲再次发生牵
制住本国和地中海的舰队的冲突,皇家海军将抽不出军舰组成第三舰队。这样就派
不出舰队到新加坡去保卫通往澳大利亚的航线,去保卫马来亚生产的重要的橡胶和
锡或者英国在中国的巨额投资。英国除了也许依赖美国提供支援之外,别无他法。
纸上条约
国务卿休斯确信限制和防止加强海军条约已在太平洋建立了均势,因而以该条
约为基础,开始下一轮谈判,以实现他的主要外交目标:遏制日本在中国大陆的扩
张,以确保门户开放政策和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他知道,为了保障英美继续在经
济方面居称霸地位,虚弱的英国已经准备断绝同日本帝国海军的联系。但是,正象
澳大利亚总理威廉·休斯那年在伦敦帝国会议上已经告诫过的那样,这种经济竞争
有可能导致同日本不和。他所说的“现代斯芬克斯谜语”还有待解答。找到答案并
不容易,因为正如他所指出的,日本“觉得它的地理环境决定着它对中国市场拥有
特权。但是其他国家也要中国市场,因此就提出了门户开放的要求”。另外一个复
杂的情况是,由于威廉·休斯的政府针对东方移民推行“白人澳大利亚”政策,日
本觉得受到种族侮辱。这些互相抵触的要求使得西太平洋地区爆发冲突更加不可避
免。威廉·休斯警告说:“只要海军扩充军备的根源不消除,谈论裁军就是徒然的。”
这恰恰是国务卿休斯给他自己以及他的后继者们设置的陷阱。华盛顿会议并没
有打算设法迫使日本支持对外扩张的势力就范,而只是想遏制他们。限制海军军备
条约将成为美国今后制订远东政策的基础,要想使条约生效,美国必须把舰只的数
目保持在条约规定的限额内,虽然在条约中规定限额对于使自己在西太平洋保持五
比三的优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经济压力不久就使美国海军落在后面,而且,由于
日本人谨慎地保持了他们舰队的实力,现状变得对美国不利了。在相对稳定了十年
之后,这种有利条件将被利用。在日本再次侵略中国的时候,西方列强既没有军事
力量,也没有能团结起来坚持要求门户开放。
休斯第一步是打算割断伦敦和东京之间的联系,他向日本提议,把日英结盟改
成同英国、法国和美国签订一项四国公约,每一国保证尊重别国的领土完整和利益。
这项外交一揽子交易的关键内容是要求日本政府放弃其对山东半岛的特权,作为交
换条件,英国将放弃其在威海卫的基地——自凡尔赛和会屈从于压力以来,中国政
府一直大事喧嚷坚持这两项要求。缔约国再次庄严重申并一致同意保证尊重“中国
的主权、独立以及领土和行政完整”的陈腐漂亮词句。事隔二十年,九国公约终于
使海约翰提出的“门户开放”主张成了对整个国际社会具有约束力的保证。但是,
东京是在附加了一项限制性条款后才接受的,这项条款规定签字国不得采取“不利
于”中国国家利益“安全”的行动。前国务卿伊莱休·鲁特(草拟这项公约的幕后
谋士)还向日本秘密保证说,这是为了承认日本人在满洲的铁路和工业系统的广泛
权益。
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二日,九国公约提交笠署后,国务卿休斯发表了告别辞,他
把为时五个月的讨价还价、妥协和幕后交易概括为“有史以来旨在建立和平时代的
最伟大的措施”。时间将证明,华盛顿条约系统虽然签署了,但因只字未提如何履
行,因而九国公约实际上毫无价值。后来,到一九二八年,国务卿弗兰克·凯洛格
试图用一项禁止侵略和战争的条约来支撑这个纸上建筑物,美国一位持怀疑态度的
参议员不客气但准确他说它是“国际亲吻”,把它否定了。
华盛顿国际会议的成果并没有使美国海军感到高兴。国务卿休斯通过谈判签订
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使马汉纵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首屈一指”的舰队被摒
弃,三十年的海军经验被忽视。罗斯福提出的关于菲律宾将成为美国的“阿喀琉斯
的脚踵”的告诫现在看来千真万确。如果没有足够的战舰,桔色作战计划只不过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