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洋战争_陈靖仇【完结】(21)

  一部消遣小说。使海军将领们唯一感到宽慰的是,在大批拆毁船坞滑台上的舰艇时,

  有两艘部分竣工的战列巡洋舰被抢救出来了。这两艘舰只预定改建为巨型航空母舰

  “列克垦敦号”和“萨拉托加号”。后来,在连续几任有远见的军官的指挥下,它

  们的远距离高速航行的能力,为制订快速航空母舰打击力量的独立作战战术,提供

  了实际证明。这种战术终于拯救了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

  国务卿休斯认为,一九二一年的华盛顿条约有希望“在远东”迎来一个“友好

  的时代”。事实证明,这个时代不到十年。在这期间,美国海军再度衰落,随着工

  业部门从生产军火转为生产消费品,经济繁荣起来了。在经济繁荣的二十年代,由

  于日本履行了撤离山东的诺言,以及英国除放弃对中国的通商和征收关税的监督权

  外,还逐步放弃了它在广东、汉口、厦门的治外法权,因而华盛顿条约系统顺利地保

  障了中国通商和投资的门户继续敞开——如果不是大大开放的话。这是英美两国为

  加强因自相拼搏而摘得四分五裂的民国政府的权威而作的不断努力的组成部分。难

  以治理的中国让内战和各省半独立的军阀、省长们搞得支离破碎,民国政府不断致

  力于重新实行强有力的中央控制。频繁的内乱和暴动,使日本有借口继续把关东军

  驻扎在满洲铁路沿线并大规模开采矿藏,英国也以此为口实,继续派皇家海军的炮

  艇在长江游戈,并在国际港口城市上海设置巡捕。

  中华民国的这种不稳定的局面,对美国的投资者和银行家们来说仍然是个障碍,

  他们把资金投到日本欣欣向荣的工业,而日本人增加了对矿藏丰富的满洲的投资。

  到二十年代末,东京和伦敦在中国的外国投资总额中各占百分之三十五,美国只占

  百分之六。虽然对传奇般的中国市场的前景大事宣传,但是到一九三○年,美国对

  日本的出口额占百分之十二,到三十年代中期又翻了一番,使日本成了美国海外的

  第三大主顾。美国现在已经取代英国而成为丝绸出口的主要市场,日本则越来越仰

  赖从美国进口石油和战略原料。日益都市化的日本人民,因产生了新的希望而振奋

  起来,他们迷恋西方的生活方式、爵士音乐和好莱坞电影。一九二三年东京遭地震

  破坏后,美国提供大量美元贷款,资助日本重建东京,虽然后来因日本指责利率太

  高而引起了摩擦。美国驻日本大使那年报告说:“我所到之处,都听到这样的意见

  :我们两国终于互相了解,认识到我们靠友谊建立的团结比纸上条约建立的团结更

  加牢固。”

  翌年,由于国会通过了制止大规模移民的原籍法,美日关系再次紧张起来。原

  籍法绝对禁止东方人移居,却允许一定数额的欧洲人移居美国。它同“白入澳大利

  亚法”一样,又使人想到,是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在推行种族主义。日本对这种“种

  族侮辱”提出了抗议。极端民族主义的“爱国团体”本来就已经担心传统的价值观

  念遭到腐蚀,它们呼吁抵制美国的商品、电影和音乐。但是,这几乎没有对公众产

  生任何影响,看来公众已经陶醉于模仿美国电影。到美国学习的日本留学生和帝国

  海军学校学生从私人参观访问中发现,美国确实是一个物质无限丰富,工业力量强

  大的美好国家。

  由于日本国会的多数党连续组成几届稳健的政府,由于日本日益依赖美国的经

  济,日本的帝国主义分子在二十年代的经济繁荣结束之前,一直没有能抬头。“华

  尔街一打喷嚏,东京就感冒。”这是日本实业家们经常在说的一句笑话,直到一九

  二九年美国股票市场崩溃,那场金融动乱冲击了日本的经济,使日本实业家受到打

  击。日元急剧贬值,迫使日本抛弃了金本位制。日本的主要出口品生丝丧失了市场,

  数百万靠养蚕维持生计的小农破产。随着世界经济萧条的进一步加重,西方国家高

  筑关税壁垒,保护本国萎缩的工业,这使日本的工业品市场丧失殆尽。国民的不满

  情绪增长了。“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之流居于日本经济最高统治地

  位的大银行和大企业巨头——遭到力主进行土地改革的左派集团和越来越多的先业

  者的反对。日本军队中的民族主义分子,本来就因受到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约束而

  感到愤怒,他们指责日本政府让步过大,由于没有能利用在中国大陆上的良机,以

  致过于依赖美国。

  这场经济萧条的后果,是促使日本再次咄咄逼人地扩大它在亚洲大陆的权益。

  在满洲守卫日本铁路和煤矿的帝国关东军,现在面临中国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强烈

  的威胁。一九二五年孙中山逝世后,备受战祸的中华民国的总统职位,落到了野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