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者,并且竭力主张通过三条重要的修正案,以放党中立法的限制。修改法律使美
国商船得以武装驶往英国港口一案仅以微弱多数获得通过,而且还是在总统在电台
上揭露了他称之为纳粹占领南美的秘密计划之后。一个英国代表团曾在十一月九日
到达华盛顿,洽谈购买正在运往远东的一些重型轰炸机。
这件事又一次提醒了总统和他的军事首脑们,美国要在当时参与太平洋冲突的
准备是多么不足。斯塔克海军上将十一月十五日在回复金梅尔海军上将的信中写道
:“我们拚死拼活努力出兵,使我们能有足够的兵力在两洋作战。”金梅尔坚持
“要多考虑太平洋舰队的需要”。两天前,多诺万的代表约翰·海·惠特尼曾经把
丘吉尔关于需要美国干涉的意见摘要用电报从伦敦发来:
(1 )我们参战每早一个星期就可以使战争缩短一个月。
(2 )选择的顺序:
(a )肩“美国而无日本
(6 )美国和日本都参战
(c )两国都不参战
(d )有日本而无美国(这种可能性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事情很清楚,就在日本的十一月二十五日期限的前一周,美国的外交活
动和军事战略被相互冲突的力量瓦解了。总统不顾孤立主义者的坚决反对,已使美
国更向英国靠拢,濒临同德国公开敌对的边缘,因而避免在太平洋摊牌已经是势在
必行了。菲律宾的威慑力量尚未形成,战略轰炸机的恐吓在几个月内还不会生效。
可是由于有三国条约,美国先发制人,袭击德军或日军,就会点燃两洋战争的战火。
这倒不是丘吉尔想象得出的最坏情况,但是对罗斯福和他的军事首脑们却是最坏的
情况,正是这些压力迫使美国的对日政策二十年来第一次软化到和解的地步。
十一月十七日在白宫讨论的时候(在东京提出“B ”项建议之前),来栖主动
建议,总统可以达成一个临时协议,使他的政府获得较多的时间:“如果日本人现
在从印度 *** 撤出军队,美国能否缓和他们的经济压力,达到输送少量的大米和石
油的地步……?”当晚,赫尔告知英国驻华盛顿的公使,这个主张“很有吸引力,
至少值得一试”。总统和国务院将竭尽一切力量避免卷入太平洋战争,其理由已在
财政部长摩根索同一天提出的备忘录中阐明,备忘录的题目是《消除对日紧张关系
并确保击败德国问题的探讨》。由他的主要助手哈里·德克斯特·怀特起草的备忘
录提出了获得太平洋永久和平的条件,使美国可以把它的舰队调到大西洋。备忘录
要求日本军队立即撤出印度 *** 和满洲边境,分阶段撤出中国,换取美国取消石油
和贸易禁运。
总统也重新提出了他早些时候的主张,建议给日本六个月的停战朋——“现在
提供一些石油和大米,以后再增多”——如果他们不再派更多的军队去印度 *** ;
开始同中国国民党人举行和谈,还有,也许意义最重大的是,“日本将同意不借助
三国条约,即使美国参与欧洲的战争”。东京拒绝了来栖有关实行独立政策的建议,
担心这样只会造成拖延或破裂。他奉命在十一月二十日提出“B ”项建议。尽管如
此,赫尔和罗斯福都希望抓住机会,“作不顾一切的努力,期望总能取得一些结果”。
国务院的官员们起草了一份临时协议,这不能看作是迁就,但是很接近日本“B ”
项建议提出的条件,“B ”项建议表示愿意把他们的部队撤到印度 *** 北部,并且
不作进一步的“武装进军”。作为回报,美国将恢复商业关系,并且“按要求的数
量供给石油”,还要暂停给中国国民党人的援助,使和谈得以进行。
“公平的建议”
美国临时协议的最后草案规定,在暂时和解的三个月期间,日本可以留在印度
*** 北部的军队限制为两万五千人,关于是否停止给国民党人援助的事却有意含糊
其词。但是草案的确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菲律宾将作为和谈的地点,美国将不
再冻结日本的财产,并且恢复有限制的贸易,就是说,有足够的石油供给民用,但
是航空燃料就不够用了。
“临时协议”的这两项主张决不是互不相干的。意义重大的是,看来美国是准
备以有限度的放宽禁运和给中国人一些鼓励去同日本谈判,赢得在太平洋再有三个
月的和平。如果两国政府希望继续从事外交交涉的话,至少是已经有了这种可能性。
东京看来肯定是作了赞同的表示。十一月二十二日,野村得到通知,最后期限延长
四天,改为二十九日;“过了期限事情将任其自行发生”。
正是这项宣告使罗斯福在两天之后产生了悲观语调的起因,这时他电告丘吉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