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洋战争_陈靖仇【完结】(307)

  我必须说,我会感到很高兴,如果我得知美日协议已经达成,这样一来今后三个月

  内,我们在远东的处境决不会比我们目前的处境更糟。”丘吉尔最关心的事,同罗

  斯福一样,就是加强兵力以威慑日本,他无疑是想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

  号”驶过印度洋前往新加坡而没有答应过会有的空中掩护。本该随同两舰前往的那

  艘航空母舰已在西印度群岛搁浅,现在已经在拟定讨·划,派出接替的航空母舰,

  以及更多的战舰,以便在一九四二年三月底以前能育一支相当可观的舰队准备就绪,

  可以保卫马来亚。

  可是,首相只给总统送去一个小心谨慎的答复。他在十一月二十五日就寝之前

  把信发出——正如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细心指出的那样,虽然信件是第二天凌晨

  送出的,但是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早餐时间才到达华盛顿——信中写道:“当然,这

  件事应该由你来料理,我们肯定不希望再增加一场战争。只有一点使我们不安。蒋

  介石怎么样了?他是不是已不思饮食了呢?”

  丘吉尔倒是有意对美国努力与日本取得和解表示赞同,但是蒋介石却通过所有

  可以利用的渠道高声表示强烈的抗议。赫尔深感不快,他听说有“无数封歇斯底里

  的电报打给各位内阁官员和政府的高级官员,而不是给国务院,有的时候甚至不去

  理会总统,这是在不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便闯迸了一种微妙的局面”。这位蒋委员

  长又坚持他的要求,定要“美国宣布,如果日本军队撤出中国的事不解决,就不能

  考虑禁运或冻结的问题”。十一月二十五日晚上,他曾接见中国大使辟谣,据说蒋

  介石的美国朋友向报界散布谣言,说是“姑息”的事即将出现。胡适得到坚定的通

  知:“我们的建议将解除日本在印度 *** 对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威胁,其中包括新加

  坡、荷属东印度群岛、澳大利亚、还有美国、外加菲律宾和橡胶与锡的贸易航线。”

  国务卿的生硬态度并不暗示他将接受劝阻,至少不会因为蒋介石誓死反对而设法妥

  协,而这些反对并没有考虑到关系更大的问题。赫尔强调那九十天的期限,他还坚

  持认为,“我们可能在那个期间让日本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较为低级的石油产品,并

  不会使日本的战争准备和海军力量有多少可观的增长。”赫尔警告说:“我们可以

  取消这项建议,但是必须有个谅解,万一日本向南进军,不能指责我们未能派遣舰

  队进入印度 *** 附近地区和日本领海。”这种怨言反映出他在昨大的会议之后感到

  的愤懑,会上那些人使们显然指皇美国“愿意采取军事行动,率先保卫整个地区”。

  一九三一年日本人把军队派往满洲时,他的前任曾经拒绝过这种做法,赫尔本人在

  中国的战事扩大时也曾多次反对直接卷入。到了一九四一年最后的一个月,美国已

  经濒临对德作战的边缘,促成太平洋冲突既不是他的政策,也不是总统的政策。

  因此,赫尔、显然还有罗斯福在十一月二十五日晚上已经完全下定决心,着手

  达成一项临时协议,设法赢得时间。亨利·摩根索表示反对,他为蒋介石的姻兄宋

  子文的一些刺耳的话所激怒。内政部长伊克斯也会始终反对使“钢铁般的坚定”有

  任何松动,他认为这是唯一能得到日本尊重的政策。重要的是,一直到后来他才得

  知有这个临时协议,当时记录上写着,他接下去说,他本来会辞职,然后指控总统

  的绥靖行动。以令人生畏的霍恩贝克为首的国务院持强硬路线的官员并不讳言他们

  对此不同意。显然有这样的危险性,美国被迫改变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的不妥协政策

  去作一笔交易,最后将证明是同一九一七年的蓝辛- 石井协定一样的调和退让。罗

  斯福和赫尔当然很清楚东京的强硬语调,因为他们从“魔术”小组截获的材料中窃

  听到了一切。

  “对美国政策的一个相当全面的谴责”

  尽管华盛顿表现出悲观情绪——在所有的官方文件中都细心加以强调——认为

  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同日本取得暂时和解是不可能的,但却是美国单方面决定放弃

  寻求临时协议的。据英国外交部的一份秘密报告说:“总统和赫尔先生……都充分

  意识到他们所干的事。”他们曾多次受到约瑟夫·格鲁大使的告诫,日本已被推进

  外交绝境,战争是它唯一的出路。这肯定是英王陛下当时驻东京的大使罗伯特·克

  雷吉爵士的看法,他的报告(是他离任回国后才归档的)使得外交部常务次官亚历

  山大·卡多根爵士认为,这是“对美国政策相当全面的谴责”。卡多根在他那份引

  起争议的备忘录中写道:“我认为,若是当初能够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同日本取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