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将门_青史尽成灰【完结】(1397)

  给赵祯称祖,是说得过去的。

  不过欧阳修摇了摇头,“先帝慈恕恭俭,谦逊纯孝,万万不敢凌驾太宗和真宗之上……老臣斗胆认为,应该称宗!”

  贾昌朝竟然也没有坚持,看起来大宋的臣子远比某一朝要脸多了。

  “那该称什么?是高宗,还是世宗?或者,其他的?”

  这一次王宁安开口了,“仁宗吧!”

  宋庠眼前一亮,立刻赞道:“为人君,止于仁!西凉王的建议是合适的!”

  欧阳修抓着胡须,缓缓道:“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利泽万世曰仁;功施于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爱仁立物曰仁;体元立极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浃曰仁;慈心为质曰仁;惠爱溥洽曰仁……先帝称仁宗,当之无愧!”

  他们都表示了赞同,可司马光却有些迟疑。

  “仁宗诚然不错,但是先帝御极42年,尤其是最后的十几年,奋发有为,北伐契丹,收复幽州,西定党项,开拓西域。更有万邦来朝,君临天下!以如此武功,如此威势,只是一个仁字,未免不能概括先帝一生。”

  司马光的水平不是盖的,他这么一说,大家也都陷入了为难当中。

  以往评价皇帝,只是一个字就足够了。

  但问题是赵祯前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段,不管用什么字,都会有所偏颇,没法盖棺论定。

  大家都面面相觑,不停想着办法。

  这时候王宁安沉吟了一下,他提议道:“你们看,能不能在谥号上,体现一下?”

  其实从汉高祖刘邦算起,皇帝就是有两个号,但是汉唐都比较看重谥号,比如汉高祖,其实就是个错误的叫法,准确说是太祖高皇帝,谥号是高,汉文帝的庙号是太宗,谥号则是文,武帝的庙号是世宗,而谥号是武。按照汉代的习惯,通常还要加一个孝,比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

  当然,从中可以看得出来,人们是比较肯定谥号的。

  唐初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唐高宗李治给他爹加了一个文武圣皇帝,使得谥号一下子突破了两个字,达到了三个字之多。

  道德经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达到了三个字之后,往后皇帝的谥号就越来越长,跟老太太的裹脚布似的,全都是吉利话。所以到了宋代,相对而言,庙号就显得更重要了,起到了盖棺论定的作用。

  一直到了朱元璋的时候,他把谥号和庙号结合起来,才显得比较清晰明白。

  王宁安也是沉思许久,才说道:“就定为仁宗武皇帝,你们以为如何?”

  第825章 果断的曹太后

  王宁安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许,包括赵曙在内,念叨了两遍,也觉得很适合父皇,因此两号就确定下来。

  剩下的事情好办了,欧阳修,贾昌朝,宋庠几个凑在一起商量,立刻将其他的字补上!

  仁宗,体天法道诚纯肇运极功全德睿哲明孝武皇帝。

  赵大叔得到了盖棺论定,一个时代也就正式结束了。

  群臣拖着疲惫的身躯,还要继续处理皇帝的丧葬事宜。

  王宁安走到了赵曙身边,低声道:“陛下,你也休息一下吧,半月之后,就是陛下登基大典,万千百姓都看着这一天呢!陛下可不能让先帝失望。”

  赵曙点了点头,他突然抬起头,恳求道:“师父,在没人的时候,我可不可以还叫你师父,就像以前那样。我,我已经失去了父皇,不想再失去师父了。”

  小家伙可怜巴巴,王宁安的心头一酸,赵曙才十六岁啊,放在后世不过是刚刚上高中的孩子,纵然有再多的锻炼,受了再多的教育,他还是太小了。

  失去了父亲,又面临这么大的压力,真是不容易。

  王宁安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身为臣子,不可僭越,不过陛下既然为九五至尊,称呼的事情,自己拿主意吧!”

  赵曙眼前一亮,兴奋点头,“多谢师父!”

  王宁安感叹道:“陛下,早点歇着吧,我大宋文武制度完备,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嗯,有师父在,我就安心了。”

  赵曙突然想起一事,“师父父皇骤然驾崩,我,我身为人子,想要替父皇守孝,师父以为如何?”

  王宁安立刻道:“按照先帝遗诏,以日易月,只要守27天即可,莫非陛下不满意?”

  “嗯!”赵曙闷着头道:“士人尚且要守三年,皇家难道还比不上士人吗?再说了,父皇又是那么照顾我,替父皇守孝,也是情理之中啊!”

  王宁安倒是不怎么同意,说实话,他是不喜欢守孝的。就拿一个官员来说,从30岁中进士,最多70岁致仕,甚至很多人还活不到七十。

  不过三十年左右的时间而已,父亲死了守三年,母亲死了又守三年,做事的时间就少去了五分之一,实在是太浪费了。

  就拿包拯来说,他一共为父母守了十年,老相公的孝道王宁安佩服,但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也未必合适。

  只是有些事情真是不好说出口。

  总不能告诉赵曙,你爹死了,不算什么,不值得浪费时间,替他守孝……要真是这么说了,跟禽兽有什么区别。

  王宁安思索道:“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朝廷事务繁杂,而且大宋又处在剧烈变更之时,先帝仁慈爱民,勤于国政,不会喜欢陛下置万民于不顾的?”见赵曙闷着头,不高兴,王宁安又道:“陛下若是思念先帝,不妨适当延长时间,另外在国政之余,也可以抽出时间,静思哀悼,不必太在乎形式……毕竟先帝也希望陛下能光大江山,把祖宗基业守好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