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绅传_王辉【完结】(72)

  这么一来和珅可就着急了,因为乾隆是他的靠山,他跟乾隆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如果少了乾隆的撑腰,新皇帝又不宠信他,那自己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就付之东流了。于是他力劝乾隆暂缓归政,尽管和珅谀词如潮,列举了乾隆在位的种种好处,又大赞乾隆的英明神武,换作以往的话,肯定会百试百灵,可这次还是在乾隆那碰了软钉子。精明的和珅乾隆可能有不为人知的原因,于是马上很自然地转变风向,他想在乾隆与新皇帝——永琰(即后来的嘉庆)两人之间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既能讨好乾隆,又能得到新皇帝的宠爱,让自己成为“两朝股肱之臣”。乾隆的宠爱是没有问题了,但是如何向永琰表达自己的心意呢?

  和珅选择了送玉如意给永琰,对永琰进行了试探,永琰当然知道自己的尴尬境地,即使自己是太子;但废立还不是父王的一句话?即使做了皇帝,有乾隆这个实权派的太上皇在,自己还必须俯首贴耳,所以,永琰为了稳住和珅,对和珅一味恭维,解除其思想的警惕。精明的和珅在黄毛小儿面前栽了跟头,心中还洋洋自得:“此等孺子必可玩于股掌之上。”事实上,和珅送玉如意本身就犯了大清律例,自康熙诸皇子竞植私党,酿成数起狱案后,清制:皇子不许与诸大臣有任何往来,皇子不得擅离宫中。和珅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其用心永琰如何会不知呢?仅凭此事就放弃了对永琰的戒心,平日机敏的和珅的智慧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正是因为对永琰放弃了戒心这一招之差,埋下了以后覆灭的祸根,和珅却蒙在鼓里,以为新皇帝已简单地被自己搞掂了,浑不知,此时的他正应了一句古话“猪羊前往屠宰家,一步一步寻死来。”

  比起献玉如意来说,诬陷洪亮吉则显得更愚蠢了。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二年,连续三年应试会试。今科会试主考官居然是窦光鼐而非和珅,副主考是咸安官官学的正总裁洪亮吉。和珅本以为主考官铁定非己莫属而收取大量贿赂,这下出乎自己预料,主考官被别人顶替了,只好去找洪亮吉当突破口子,希望能收买洪亮吉,为自己服务,但仔细一调查,发现洪亮吉居然是自己政敌王杰的幕僚,而且,洪亮吉已写了很多讥讽时政的诗,什么“

  早闻内禅光唐宋,欣喜元年值丙辰。

  全楚正欣秋再稔,史官应奏日重始。

  尧阶走在迫陪到,尚愧西清信从臣。”

  竞敢讥讽天子的禅位!这还了得!生气之中,和珅灵机一动,倘若向圣上奏一本洪亮吉,说不定可以扳倒窦光鼐,自己又能如愿当上主考官。于是,他在早朝时参奏“奴才见一诗集,其中诗作多有诬我官府,影射攻击我大清之意……”并念洪亮吉的诗

  “六五虽毕闾左空,男行筑城女入宫;

  长城东西万余里,永巷迢迢亦无休。

  宫中永巷也长城,内外结成怨苦声;

  入宫讵识君王面,三十六年曾不见。

  ……”

  乾隆皇帝才高八斗。明明是写秦始皇的他怎么看不出来呢?刚好王杰也在,他对洪亮吉的诗很熟悉,当然也知道和珅诬陷洪亮吉的意图。他知道洪亮吉曾写过一首《万寿乐歌》,他从和珅手中抢过诗集,呈给乾隆。《万寿乐歌》写道:“免钱粮、免漕粮,四次两次春滕黄。今年诏下龙恩厚,普免正供由万寿。三分减一,十减三。前史盛事何庸谈,大农钱栗虽频散。耕九余三和八、八储粮,户部银仞八千万。”乾隆一看,这不是在歌颂自己吗?再往下看,更是在歌颂自己勤于政事:“夜未央,乾清宫中烛蜡煌。日将出,勤政殿前传警跸,机廷文阁三两贤,日或一再瞻天颜。万机当昼皆周遍,七品宰官多引见。”下面又有“四部书,帙万万……”赞自己的文治,“贡及犀兕兼猞獠……”赞自己的武功。此时乾隆龙颜大悦,哪会再对洪亮吉说什么?相反,当着群臣的面责备了和珅一顿。不仅如此,身在早朝的永琰(此时已改名禺琰)心道:和珅不是明明冲着自己来吗?洪亮吉是自己亲点的副主考,今诬陷洪亮吉,不也就是责我失察,用人不明吗?”心里更加对和珅怀恨在心,和珅这次又倒霉了,也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左右都不讨好。

  虽然如此,和珅对嘉庆还是有所提防,虽然嘉庆表面上唯唯诺诺,依附于太上皇,但心中真是如此吗?和珅不敢肯定,他打算试探试探,如何试探呢?

  古语有云“诗言志”,“言为心声。”只要派人收集齐嘉庆的诗集,不难从他字里行间读懂他的心思,如果他真有“反意”的话,到时,不难借太上皇之手废掉这个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和珅想出了三个方法:

  首先、派吴省兰为嘉庆帝侍读,以为嘉庆整理诗文稿件之名,行监视之实。

  其次、借太上皇乾隆的权力之手,剪除嘉庆的羽翼和心腹,放手培植自己的骨干,提拔自己的骨干,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权力网络。

  再次、控制朱珪、王杰、董诰,控制并摒除一切接近嘉庆帝的人。尽最大限度地孤立嘉庆。让嘉庆孤掌难鸣。

  次日,和珅便奏请太上皇和皇上,开始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并且,又让福长安随时随地监视嘉庆。嘉庆还没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会被和珅安上莫须有的罪名,还去军机处察看奏折,福长安身为军机大臣,急忙飞报和珅,和珅一向太上皇启奏,嘉庆不但受到太上皇指责,更得到了一句“你若下诏,须奏朕知晓,不得擅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