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真把美国拖进来,这场戏就有热闹看了。”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毛泽东点燃了一支香烟,沉吟着说:“勃列日涅夫是个软耳朵根子,我怕他管不住那个国防部长哩!”
周恩来始终记挂着自己的使命,趁此亮出了底牌。“主席,四老帅都认为国庆节苏军偷袭的可能性很大。我看,今年的群众集会怎么个搞法,是不是再研究一下?”
周恩来的潜台词是:搞集会主席就要检阅,要检阅就要登天安门。登天安门国家领导人就要全部亮相。这个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哦!不搞集会,我看不太好吧!这是不是告诉人家,我们有点怕?集会还是要搞的,我还要上天安门。我倒想开开眼,看看原子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毛泽东的脾气,周恩来是知道的,说不过黄河,就不过黄河,天王老子也劝不转。
周恩来的浓眉紧紧地锁在了一起。
几十万人聚集在广场上,一旦出现情况,怎样疏散?怎样隐蔽?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和其它领导人,怎样才能安全地进入地下通道?
周恩来反复抻量警报后的五分种。
如果留有余地,或许只有四分钟、三分钟。
周恩来苦思苦求着万全之策。
毛泽东笑笑,解意地说:“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不可以放两颗原子弹吓唬吓唬他们呀?让他们也紧张两天,等明白过来,我们的节也过完了。”
周恩来心头略松,会意地:“放完后,咱们再来个秘而不宣。”
“对嘛!这就叫‘兵不厌诈’嘛?”
“主席,您看安排在什么时间比较好?”
“我看不能早,也不能晚,28、29两天就可以。这事还要和荣臻、爱萍同志商量一下。”
公元1969年9月28日和29日,美国地震监测站,苏联地震监测中心,以及两国的卫星,几乎同时收到了能量巨大的震动信号。
他们马上做出了判断: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试验和高爆核试验。这是有史以来中国进行的第八次、第九次核试验。
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美、苏两国,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中国公布核试验的消息和有关资料。
奇怪的是,同前七次试验连篇累牍、热烈庆贺的情形相左,一连几天,中国所有的新闻媒介都悄无声息,对这两次核试验连一条简短的新闻都没有播发,好像这事根本没有发生过。
外电对此议论纷纷、猜测颇多。其中美联社播发的一篇评论具有广泛的认同性。即:“中国最近进行的两次核试验,不是为了获取某项成果,而是临战前的一种检测手段。”
10月1日,毛泽东和其它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检阅了游行队伍。
当晚,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等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群众中间席地而坐,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节日的礼花和五彩缤纷的焰火。
毛泽东,真乃神人也。
第十八章
胡志明临终感叹中苏分裂。周恩来北京机场痛斥柯西金。陈妈妈送三子当
兵,使肖全夫想起了美国南北战争中的英雄母亲
一
北京,中南海西华厅。
B月23日深夜,周恩来服用了安眠药,正准备入睡。驻越南大使王幼平突然打来紧急电话: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心脏病和支气管炎突然加重,卡在噪子眼里的浓痰难以咳出,呼吸极度困难,如今已出现休克现象。
周恩来立即要通了卫生部长的电话,指示他们马上组派专家医疗组飞赴越南,抢救胡志明。
安排完后,周恩来放下电话,定定地沉默了好长时间。
周恩来与胡志明的关系,不仅仅是中、越两国、两党的关系,个人的私交和友情也很深。周恩来年轻时在法国勤工俭学,住在巴黎城南郊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旅馆,在雷诺汽车厂做工认识了胡志明。那时两人志趣相投,危难共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一次大革命期间,周恩来回国后在广州黄埔军校任职,胡志明也相随来到中国,做了许多工作,还担任过孙中山的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礼,胡志明也参加了。……
周恩来的忧虑,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随着中苏矛盾冲突的不断升级,越南党内出现了两种对立的派别。有的主张倒向苏联,断绝同中国的关系。有的主张依靠中国,疏远苏联。还有的主张等距离外交,多方面的争取外援,等解决了国内酌问题再说。几种努力的对抗日益加剧。正是因为有了德高望重的胡志明的调整抚慰,这种种矛盾才没有激起。一旦胡志明不在了,越南会倒向何方?
这是压在周恩来心头的又一块巨石。
25日八时,由李邦琦、王叔成、岳美中等心血管病专家和护士王西明组成的医疗组,乘专机飞往河内。这是中国第二次派出医疗组。第一次是年初,胡志明病情严重,中国曾派出张孝、孙震环、黄挽等中西医专家和翻译张德维组成的医疗组。经过中越两国医务人员几个月的共同努力,到6月初,胡志明的病情明显好转。食欲转佳、体重也有增加。第一医疗组的同志舒了一口气,正欲报请中央批准回国,没想到8月15日,胡志明突患感冒,病情再次恶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