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冰点下的对峙_陈志斌/孙晓【完结】(109)

  问知情者:“何来难民?”

  答曰:“非难民,乃当年战备疏散之市民。因房屋被占,故在此暂栖。”

  大战前夕,中国的民防事业陡然升温。掀起了八亿人民齐挖洞的热潮。

  中国的人民防空建设很不完善,建国以来,空防建设忽抓忽停,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防护需要。为此中央根据毛泽东“深挖洞”的指示,成立了以周恩来为组长,中央、国务院总参谋部领导参加的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各省、市及各大城市都建立了人防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领导小组成立后?连续下发了几个文件,传达了毛主席:“北方的水位不高,可以打地道。”“要搞地下作业各个城市都开始搞,各家搞各家的,也不用国家出钱。……在城市里头,这个房子跟那个房子统统打通。”的指示,于是从机关到学校,从工厂到街道,一场轰轰烈烈的“深挖洞”的人民战争,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了。

  笔者摘录了几段当时的报道,可观当时的情景。

  “北京市崇文区前门街道广大革命群众迅速掀起施工高潮。参加施工的有工厂、学校、托儿所、服务所、居委会等40余个单位。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战斗。小学生在工地上运白灰累得满头大汗。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吴梅生,主动献出6700块 砖,她说‘毛主席这么关心咱们,我一定要为战备多出力。’在 她的影响下,群众自动献砖7万多块。”

  “北京陶然亭一些小学的孩子们发扬了‘燕子叼泥’的精神,他们人小志不小,没有灰土,就到5里以外用脸盆、簸箕端,头布、手帕包和用书包提,口袋装的办法把灰土运回工地。”

  “哈尔滨市燎原人民公社为了挖好防空洞,真是一家老少齐动员,祖孙儿一齐挖。许多家庭妇女忘了做饭,孩子妈妈忘了送奶。职工下班不回家,在洞里昼夜奋战。。60多岁的退休老工人张风宗,过去动过大手术,切除了七根肋骨,老伴也有重病,老两口一齐坚持在洞里挖土。半身不遂的孙治民,经常在家养病,这回也参加了战斗。他们说得好:‘想着毛主席,挖洞不觉累,愚公能移山,我们也能干’”

  “济南市居民李付玉、张绪德、项茂令合挖一条地道。他们用废铁板做了两把锹,用水壶当滑车取土。有一次水灌进了洞,洞口随时都有塌方的危险,他们三家老小,唱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歌喊着‘打倒美帝,打何苏修’的战斗口号,勺掏盆端,把泥水都掏了出来。”

  ……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各大城市地下通道纵横、密如蛛网,所耗的水泥、钢筋、沥青数量大得惊人,仅土方量一项,就数十倍于中国的伟大建筑长城的土方量。

  在全民挖洞的同时,各城市还加强了通信警报网的建设,组建了防化、消防、救护、运输、抢修、治安等队伍。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防空常识和自我救护的教育和训练。各大城市的高音喇叭和街头的广播宣传车,一遍遍播放着警报器的试验时间和疏散演习的行进路线。所有楼房的窗玻璃都贴上了米字形的防碎纸条……

  无可讳言,整个中国已变成了一座庞大的兵营。

  这一年的军费开支,猛增了38%,中国无可奈何的转入了战时经济体制。

  原本步履蹒跚的中国经济,如今更加举步艰难。

  首当其冲的500万中国军队,完全进入了临战状态。

  各级部队的一、二号首长住进了作战值班室。

  名作战步队进行了精减整装,做到一声令下,立即奔赴战场。

  部队的伙房,日夜炉火熊熊,保证让每个士兵携带五日的口粮。

  连队饲养的猪,鸡等家禽,全部被宰杀或变卖。

  随军家属同地方办理交接安置手续。

  炮弹按准备基数运送到位,枪弹按标准分发给士兵和军官。

  所有的士兵、军官一律停止了休假,外出的限令归队……

  最令人瞩目的是中国的导弹部队,按命令与苏军进入对等准备。为控制导弹飞行方向的导引站也全部开通。

  中国的备战是全方位的。她像一个走上决斗场的勇土,紧攥双拳,绷紧了全身的每一根神经,虎目灼灼地注视着敌军即将发出的致命的一击。

  就在两个巨人剑拔弩张、准备决斗的时刻,毗邻的日本,和号称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南朝鲜,展动着日渐丰满的羽翼,开始了后来令世人瞩目的经济起飞。

  中国经济的落后和生活的贫困,有着复杂的历史的原因。

  三

  中、苏两国战争危险步步升级的报告,雪片般飞进了尼克松总统的办公室。尼克松惊恐的感觉到,那个战争的临界点正步步逼近。如果说今天晚上还能在上帝的祈祷中安睡的话,那么第二天早上一睁开眼睛便看到战争爆发的号外,他一点都不会感到意外。

  美国不应该置身事外,美国不能够沉默。

  下午,在总统府红厅里,召开了紧急国防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

  美国副总统阿格纽。

  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惠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