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冰点下的对峙_陈志斌/孙晓【完结】(108)

  隔了一天之后,当全国、全军接到号令,折腾得翻天覆地的时候,黄永胜才按照密谋的计划,用电话记录的形式报告给了在杭州的毛泽东。

  看完电话记录稿,毛泽东在书房里闷声不响的踱来踱去,一支接一支地猛吸香烟。

  林彪背着自己要搞什么名堂呢?

  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事先连个招呼也不打?

  毛泽东联想到了林彪三年前那个关于“政变”的讲话。

  中国各朝代发生的许多宫廷政变,“逼宫”、“兵变”、“暗杀”、“强夺……”林彪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毛泽东曾为此忧虑过,有这么一位熟谙政变经的“战友”日伴身侧,毕竟不是一件幸事。

  日子一久,毛泽东逐渐淡忘了。

  现在旧事重提,毛泽东的心病在隐隐作痛。

  林彪能有今天…副统帅,接班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位尊齐天…一半是他登龙有术,韬晦生光。而最重要的,是毛泽东用本身巨大的威望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为其消除了障碍、开通了道路。

  十年前,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将军权交给了他。

  五年前,毛泽东肯定了他“学语录”“四突出”的作法,赞赏他的“三八作风”“四个第一”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个创造”。

  文革中,毛泽东又将他定为亲密战友,接班人,并且以法定的形式写进了党章。

  从井岗山到陕北延安……

  从平型关到锦州城下……

  从普通的政治局委员到副统帅……

  毛泽东在他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他的脚下又踩着多少冤魂……

  “先斩后奏”分明是一种逼宫的手段……

  事出紧急,也许是一时的疏忽……

  事关重大啊!关乎党、关乎国、关乎民。

  思想再三,毛泽东难以决断。

  “刀光烛影,千古之谜……”

  也许这个谜,很快便会水落石出,大白于天下的。

  毛泽东强抑住纷繁的思绪,做了明智的冷处理。他在文件上沉重地批了两个字——“烧掉”。

  北京的黄永胜接到回电后,顿时慌了手脚,他再次同林彪密谋后,对外宣称说:“毛主席阅后,批示:很好、烧掉”。

  “很好”两字,是林彪、黄永胜为掩盖其罪行而撤下的弥天大谎。

  随后,对各大军区接踵而来的执行“一号命令”的情况报告,黄都悄悄做了扣发和删改。并对毛泽东和中央其它领导同志进行了情报封锁。

  林彪自以为“瞒天过海”的伎俩,帮助他渡过了难关。但两年之后,他便折戟沉河,摔死在蒙古温都尔罕。

  林彪的“一号命令”,是抢班夺权的预演,也是自掘坟墓的发端。

  “一号命令”下达后,各大军区、城市闻风而动。军区进入临战准备,城市开始疏散人口,机关、学校、各大工厂也在酝酿迁移。由于毛泽东的批示传达及时,全国才没有形成人人自危“大搬家”的局面。

  林彪的目的总算部分地达到了,他看到了自己号令的威力。那些老帅、“黑帮”们都被赶出了北京。

  外患未解,内乱先发。祸起萧墙,更令人无从防范。

  二

  十月中旬,被林彪视为政敌的老一辈革命家几乎统统被赶出了北京,分散迁往全国各地。

  朱德、李富春去了广东从化县,陈毅迁往右家庄,叶剑英到长沙,聂荣臻到了邯郸,徐向前去了开封,刘伯承到了汉口。陈云、邓小平被迁送江西,陶铸被押送合肥。奄奄一息的刘少奇鼻子上插着鼻饲管,躺在担架上被押送开封。徐海东大将有严重的肺病,生命垂危,时刻离不开氧气,竟也逼着他拖着氧气瓶去了郑州。

  这些战功赫赫、炳彪史册的功臣、战将,一生戎马偬倥,生死血战,如今却似囚犯般被发配出京,抛家撇子、生离死别。其间不知有多少凄惨悲怆的故事。

  老帅、战将们被迁居到哪里,当地的革委会便能立即接受到林彪爪牙打来的秘密电话:“从北京疏散下去的,都是走资派,对他们要严加看管……”

  从此,这些老革命家们与家人远隔千里,相互间也声气难通,他们有病不能治,有亲不能投,完全与外界隔离陷入孤立无援,任人宰割的境地。

  刘少奇、陶铸残遭非人的折磨,几个月后便相继辞世。

  徐海东大将的痛体实在无法承受旅途的颠波,刚下火车,就忧愤地合上了双眼。

  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残遭揪斗蒙冤而死的老一辈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有200余人。

  与此同时,许多城市开始了强制疏散人口,由于当时林彪、江青反党集团作祟,人民群众间派系极多,相互对立,于是借疏散人口之名,开始了互相倾轧和排挤。有的城市,掌权的造反组织将对立面近20万人赶出城市。

  这期间,又发生过多少不忍目睹的残剧。

  林彪的“一号命令”虽然被毛主席及时制止了,但酿成的人间惨剧和严重后果,却难以估算,十年后,笔者在南京政治学校就读期间,沿秦淮河做徒步旅行时,目睹了古城墙下,秦淮河边搭起的数以万计的简陋的席棚,棚前横七竖八的竹竿、棕绳上,万国旗般挂满了晾晒的衣服、被褥、尿布等什物。不远处便是南京最大的垃圾堆积场,在烈日的蒸熏下,奇臭难闻。成群成片的苍蝇如黑云般飘来飘去。一场暴雨,污水浸灌民舍,狂风卷走棚顶,子啼母呼之声不绝于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