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跑道上徐徐滑行,升到了空中。
阿朱别依坐在赫鲁晓夫身边,他压低声音说:“尼基塔,你在这时候去皮宗达休假,是不是……”
“怎么了?难道说……”
“伊格内托夫这时候公开说你下台,恐怕是有来头的!”阿朱别依有些紧张。
伊格内托夫是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他在最近一次视察工作时公开批评赫鲁晓夫,并说必须把赫鲁晓夫撤掉。
赫鲁晓夫显得不以为然:“他们有这个权力吗?我可以先撤了他们!”
皮宗达,苏共中央委员会别墅。一片宁静,赫鲁晓夫在这里呆了一天一夜,没有接到一个请示工作的电话,他们好像到了一个世外桃园,又好像是被人们遗忘了,作为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赫鲁晓夫,还从来没有这么清闲过呢。
“布尔拉茨基,你回莫斯科看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赫鲁晓夫有点沉不住气了。
布尔拉茨基是苏共中央国际部的工作人员,这次是专门调来为赫鲁晓夫起草国际问题报告的。
几个小时之后,布尔拉茨基回到了克里姆林宫。办公室里同样是静悄悄的,他转了半天一个人也没找到,好容易才碰上国际部一个同行。
“老伙计,这里出什么事了吗?”
“笔杆子,你还蒙在鼓里呢,他们都开了两天会了,要把赫鲁晓夫赶下台了!”
“这不是政变吗!”
“你小点声,也不看这是什么地方!”
10月13日,克里姆林宫的电话终于来了,打电话的人是苏斯洛夫。
“喂,是赫鲁晓夫同志吗?勃列日涅夫同志请你回莫斯科一趟。”
“我现在很忙!”
“你必须马上回来!”
赫鲁晓夫一下子楞住了,他再也没有说话。
飞机从皮宗达起飞了,赫鲁晓夫坐在一边一言不发。突然他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命令机长:“中途降落,马上降落!”
机长回过头来不动声色地说:“赫鲁晓夫同志,我们接到的飞行命令是在莫斯科降落!”
赫鲁晓夫立刻目瞪口呆,有气无力地坐下了。
莫斯科机场。当飞机在跑道尽头停下来的时候,赫鲁晓夫抬头朝窗外望了一眼,只见机场上空空荡荡,看不到迎接他的人群和车辆。当他走下飞机时,只有一个人在迎接他,这就是“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特内,他们几乎一句话也没有说,便上了汽车。汽车向列宁山驶去。
赫鲁晓夫默默地走进中央主席团会议大厅。看到他走进来,苏斯洛夫提议表决撤消赫鲁晓夫的总书记职务,于是所有的人都举起手来。赫鲁晓夫一下子便明白了,他们早就串通好了,对他来说再怎么说也没用了,于是他也跟着举起了手。这样,那些抢班夺权的人很快便放了心。事后他们讥笑赫鲁晓夫,说他蒙了头,自己也举了手。其实这正是赫鲁晓夫的明智之处,不干胳膊拧不过大腿的事,该认输时就认输。
二
1991年冬,一场大雪刚过,顶着刺骨的寒风。笔者在新疆军区干休所,采访了原西北导弹基地办公室主任王新光,他离休前任塔城军分区政委。王政委如今已是古稀老人,可是对三十多年前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1960年春,苏联专家已经接到了回国的命令。那天夜里月亮很大很圆,苏联专家组组长柯瓦辽夫中校和专家包国莫辽夫中校,悄悄来到王新光的办公室。
柯瓦辽夫说:“请你马上组织工程师到试验室去,我有事告诉他们。”
王新光立刻明白了,他披上衣服跑了出去。
试验室的门窗被厚厚的窗帘挡往了,一束光也不漏。王新光蹲在门口,他听见屋里树瓦辽夫急促的说话声……。
这时基洛夫少校走过来,他是不久前刚从苏联派来的,他不懂火箭技术,到这里来干什么,大家心里都明白。
“王,他们在里面干什么?”
“拉家常,就是聊天。”
“拉家常?”基洛夫摇了摇头,一脚将门踢开:“柯瓦辽夫,包国莫辽夫,你们出来!”
屋里没有人吭声。基洛夫闯进门去,气势汹汹地推了柯瓦辽夫一把,‘两个人推搡起来。
“你们要干什么!我告诉你们,你们这样做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你去报告吧,你还可以升官!”
“我是奉了莫斯科的命令。”
“那又怎么样,你这个混蛋!”
三名苏联军人从屋子里吵到院子里。
过了几天,柯瓦辽夫和包国莫辽夫中校接到了立刻回国的命令。
在上飞机的时候,他俩与中国同志紧紧拥抱。柯瓦辽夫泪流满面,动情地说:“同志们,不要为我担心,不要中断试验,一定要把火箭造出来!”
在场的中国军人,从将军到士兵全都流下了热泪。
半年之后,王新光收到了柯瓦辽夫的来信。
亲爱的王:
我们回到莫斯科之后,再也没有安排什么工作,每天无所事事,不僚在中国那样忙忙碌碌,除了钓鱼之外无事可做。不少从中国回来的人,都不再从事火箭的研制工作,我们以毕生的精力为之奋斗的事业,就这样到此为止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