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念中国,我期望着你们的成功。
柯瓦辽夫
此后,中苏关系日趋紧张,他再也没有收到柯瓦辽夫的来信。
王新光政委坐在沙发上,心情忧郁地对我们说:“这一段时间,我特别注意看新闻,当听到电视台广播说,苏联一些退休老人,生活没有着落,有的人被迫自杀,我心里非常难受。柯瓦辽夫他们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现在靠退休金怎么生活?他们曾经真诚地帮助过我们,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1960年9月10日,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1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国产的推进剂进行的试射。它的成功证明了中国有能力进入空间大国的行列。
1964年6月29日,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发射成功,7月又连续两次发射中程导弹均获成功。
中国的运裁火箭在呼唤着核弹。运载火箭与原子弹,这是当今世界两项比肩相齐的尖端技术,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
1964年10月l6日,这是中国的尖端科学技术震动世界的日子,也就是在这一天,中国开始进入了核大国的行列。
10月14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吊升到了爆心的铁塔顶端,爆炸在即。张爱萍上将再次检查了九十多项效应工程的落实情况,它们分布在爆心周围约六十公里的范围之内。罗布泊这片浩无边际的荒漠,在几个月之内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战场。
10月16日上午,聂荣臻元帅来到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与总理一起守候在电话机前,随时与在罗布泊的张爱萍上将保持联系。
张爱萍上将坐镇指挥,一切按计划进行。10月15日,核试验委员会结束了最后一次会议。会上决定,16日上午,两名工程师登塔完成原子弹引爆装置的最后安装,尔后撤出爆心危险区。
16日清晨,高擎原子弹的铁塔周围若干公里范围内万籁俱寂,各部队、各参试单位均已撤到了安全地带,罗布泊第一次感受到了战前的宁静,只有荒漠中的劲风吹拂着飞机,坦克,火炮等效应阵地。
引爆装置安装一切顺利,人员全部安全撤离,原子弹试验中心已空无二人。
“接北京…我是张爱萍,我向你报告,最后的安装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原子弹已经通电,请你指示。”
周恩来总理在北京的办公室里握着电话听筒,一字一顿地说:“中央批准零时定在今天15时,预祝你们成功!”
张爱萍立刻传达了周恩总理的指示。
零时前三小时,各个岗位进入待命状态。
指挥中心的命念不断传来。
“两小时准备。”
“一小时准备。”
“半小时准备。”
随着口令的下达,零时越来越近了。
14时50分40秒,控制中心主控站的一位操作员开动了主导传送开关,倒数记时开始:10,9,8,……3,2,1起爆!。
天边传来了隆隆的雷声,如晴天霹雳惊天动地。
张爱萍上将在指挥所的山坡上看到了蘑菇云团,他立刻要通了总理的电话。将军虽身经百战,却从未如此激动,这时他对着话筒说:“总理,我们成功了!原子弹爆炸成功啦!”
周恩来同样很激动,但毕竟是总理,颇有主帅风度地问:“你们能不能肯定是核爆炸?”
“我们已经看到了蘑菇云,取样飞机已经进入了烟云上空,等有关数据出来我马上报告。”
几个小时之后,所有数据证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三
美国华盛顿白宫总统办公室。
自从肯尼迪总统被刺身亡之后,副总统约翰逊便接替了总统职务。10月15日,赫鲁晓夫下台以来,约翰逊总统一直在同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中央情报局局长麦康、副国务卿鲍尔协商苏联领导人更动的问题。
“我为此感到担心,特别是对勃列日涅夫这个人,他会利用自己在军队中服过役这一点,更多地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总统明确地表示了他的担心。
麦康拿出了一份文件:“从我们掌握的资料采看,勃列日涅夫这个人,是个没有主见只会见风使舵,平庸而无能的人,无论在军界还是在政界都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缋,我想他不可能改变苏联的对外政策,也不会有更大的作为。”
“这主要是看他在什么位置上,正如拿破仑所说,有的人在副职的位子上默默无闻,在主帅的位子上却大放光彩。对于勃列日涅夫来说,也许送正是他施展抱负的时候,”腊斯克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们是正统的、僵化的、教条的,我想这一点,谁也不可能改变,这是他们所奉行的根本制度所决定的。问题是尽管如此我们仍要搞明白,苏联新的领导人,在对外政策方面会有多大的灵活性。”约翰逊总统对问题的看法比较实际。
白宫总统新闻秘书里迪坐在办公桌前,正在翻着当天的报纸。美国公众对赫鲁晓夫的下台,没有引起更大的反应,倒是政界人士议论纷纷。这时电传打字机发出了紧急的铃声,紧接着打字机嗒嗒……地响了起来,里迪马上走了过去,他看到键盘上敲出了一行字:今天格林威治时间七时正,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北京的官方在发表的公报牛没有提供这一次爆炸的任何细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