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鼻子尖,一闻到火药味,早就跑唠!”陈毅捧着茶杯,蔑然地说,紧抿的嘴角抚着几丝高傲的怒忿。
大家当然明白陈毅话语里的矛头所指。正因为目标太过清楚,反而不好随便议论了。
陈毅锋芒所向,正是权倾朝野的副统帅林彪。
一个月前,林彪忽然突发奇想,欲重游井岗山,然后到南面转转。
按说国家领导人到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是极其正常的事情。但此次副统帅出巡,俨然天子临朝,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考虑到林彪怕风、怕光、怕热、怕水的特性,且值盛暑时节,巡行的又是交通不便的山区,负责接待的江西省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八月上旬的一天,林彪、叶群、吴法宪、林立果以及秘书、保健医生。保卫和机要人员共一百多人,分乘两架英国“子爵”号客机和一架苏式“伊尔—18”运输机飞往江西,随机除携带了食品及各种衣物外,还载运着林彪专用的美国“卡达莱克”牌豪华防弹轿车。
林彪这一去竟数月不归,究竟为什么,他自己心里清楚。(当然,国庆前夕,他飞回了北京。因为毛泽东要登天安门,而作为接班人的林彪不能不出现在毛泽东左侧稍后的那个位置上,国庆之后,他又匆忙飞到了苏州。)
经过一番认真细致的讨论,大家比较统一地认为:苏军作战,一贯善于先发制人,搞突然袭击,因此,即将来临的国庆节和10月17日中苏边界的第二轮谈判,可能会成为最为突出的危险日。但从现在起就要提高警惕,准备他们早打、大打。
围绕这个题目,大家又补充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后,周恩来合上笔记本,说:“向晖同志,请你把今天讨论的要点尽快整理出来,争取早些呈毛主席参阅。军委的行动计划一旦实施,也许我们要分开一个时期。我想说一句话,就算是临别赠言吧!你们要多多保重,有什么难处,要及时告诉我。我想,中国不会老是这个样子……”
几位老帅拉住总理的手,人人老泪纵横。周恩来的眼眸里也盈满泪水。
文革三年,多少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元帅、大将中箭落马啊!大家在一起,有总理这棵大树,彼此还有个依靠。即便如此,阴风、冷箭、毒刀、暗阱尚避之不及。一旦天南海北人各一方,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
叶剑英悲怆地:“总理,有我们几个老家伙在,还能替你分一点担子,往后,你可要多保重啊!”
陈毅直率地,“大厦将倾,赖以栋梁,诸葛亮是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最后的结局如何?你可不要学诸葛亮,要珍重身体啊!”
周恩来虽然预计随着情况的恶化,大家会分离一个时期,但万万没想到,居心险恶的林彪,居然置国家、民族的危亡于不顾,乘国之危,暗中操刀,悍然发出了“第一号令”,将他视为敌手的老帅、战将们统统赶出北京,妄图化整为零,分而治之。
深重的内忧外患,交织折磨着年轻的共和国。
四
文革初期,在北京中南海的东北角,悄悄的起盖出一爿平房,砖、石结构的现代风格,与周围建筑的格调似乎不太谐调,房屋内有一座小型游泳池,有装修得极为豪华的客厅、书房、寝室和健身房。
由于丰译园年久失修,急待修缮,毛泽东便迁居到这儿。此后毛泽东逝世前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据说修建这所房屋的费用,是毛泽东从个人的巨额稿费中支付的。
游泳池澄澈的水波里,一个宽厚的身躯静止般仰浮在水面上。许久,粗壮的胳膊才高高扬起,缓缓地划动一下,同遭的水波便兴奋地跳跃撞击一番后,渐次悄悄地归于沉寂,
在水面上仰浮,是毛泽东最喜爱的游泳姿式,也是他思索问题的最佳方式。
此刻,他仰浮在水面上,眼睑紧闭,声息全无,似乎静静地睡着了。
其实,这位共和国的缔造者脑海里正涌动着滔天巨浪。他思索着:怎样操动手中的舵浆才能将8亿人的航船避开急流险滩,驶进一个安全的港湾。
中苏边境,苏军55个步兵师,12个战役火箭师,10个坦克师,4个空军军团,总兵力足有100万虎视眈眈正欲跃马挥刀、卷地杀来。
百万大军,这算什么?我有500万大军与之抗衡。就算他的一万辆坦克突破了我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但在纵深预定战场上,他们会发现陷入了灭顶之灾的重重包围之中。到那时,他们食无粮草,住无居所,车无油料,炮无弹药……
八亿人民八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苏军的千里补给线,会被我处处掐断,先头冲击部队会在我铜墙铁壁遣碰碍头破血流。我们的实战机群,会将苏军的大肚子运输机打得尸骨无存。到那时,不仅这百万大军无法做困兽之斗,我们的铁军还将杀过边界,将战火引向苏联国土。北京不保,莫斯科也将无存……
哼!没有400万军队,他别想打我的主意。而苏军的总兵力只有320万。
毛泽东挥动了一下手臂,伴随着躯体的漂移思绪仿佛也转到了另一个光点。
核战争,勃列日涅夫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启动核战争的按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