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明朝三百年_孙景峰/李金玉【完结】(8)

  黄子澄像朱允炆部署兵力,奋力平叛。尽管燕军气势汹汹,但鏖战三年,仅据北平、保定、永平三郡而已,战争出现僵持局面。这时一些被朱允炆处罚过的不法宦官向朱棣透露了京师空虚的情报,并表示愿充当燕军内应。朱棣正确分析了形势,觉得只要朱允炆在一天,地方军队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南京、成为一国之君后,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于是朱棣改变了以往攻城夺地的战略,率军直捣南京。

  建文四年(1402年)6月,燕军渡过长江,兵临城下。此时的建文朝廷已乱作一团,很多地方将领按兵不动。齐泰、黄子澄借募兵为由,离京奔广德、苏州。左都督徐增寿密谋私通朱棣作为内应,被朱允炆察知,亲手将他砍死。守卫金川门的谷王朱穗和大将李景隆私自开门降燕,让燕军杀入城内。朱允炆闻报,流泪说道:“朕未曾薄待朱穗、李景隆等人,他们竟在紧要关头背叛于朕。”

  忠于朱允炆的御史连楹假意投降朱棣,挨近朱棣马前行刺不成,被朱棣所杀。朱允炆听说后叹道:“如此忠臣,朕却不重用,这是朕的过错,悔之不及,朕还不如一死以殉社稷。”说完拔刀就要自杀,被左右死命拦住,无奈之下,只好下令纵火焚毁皇宫。

  朱棣杀入宫中,搜寻了三天,始终没有找到朱允炆,追问内侍,他们也不知朱允炆是死是活,只知道他下令纵火后就不见了踪影。

  结局之谜朱允炆事前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会因削藩而失去帝位。但是,当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后,朱允炆的结局到底怎样,也就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朱允炆结束了朱元璋的严苛统治,并力行宽政,深受好评,因而他的遭遇引起了无数人的同情,他的下落就格外为人们所关注。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关于朱允炆的下落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说法:

  自焚说。据永乐年间《太宗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燕王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朱允炆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眼看大势已去,他不得已下令焚宫,并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朱允炆的下落。宫内侍人都说朱允炆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作证明。燕王朱棣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孺传》均持此说。

  削发为僧说。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认为燕军破城后,朱允炆无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时太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头时交给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群臣急忙把箱子抬来,打开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证,上面写好了朱允炆等三个人的名字。还放着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白金十锭、遗书一封,书中写明:“建文帝从鬼门出,其他人从水关御沟走,傍晚在神乐观西房会集。”据此,三人剃了头,换上了僧衣,只带了九个人来到鬼门。鬼门在太平门内,是内城一扇小矮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朱允炆弯着身子出了鬼门,其他人随之。出了鬼门后就看见水道上停放着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僧人,僧人招呼他们上船,并向朱允炆叩首称万岁。朱允炆问他怎么知道自己有难,僧人答道:“我叫王升,是神乐观住持,昨夜梦见你祖父朱元璋,他本是出家之人,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观为僧。”据此,朱允炆削发为僧,继承了祖业。

  壮志未酬失帝位 不知所终千古谜(3)

  南洋说。有传言说,燕军破城后,朱允炆泛舟出海,去了南洋,并在某个小岛上过着自食其力的恬然隐居生活。后来,朱棣担心朱允炆纠集当地的中国人,或是以宗主的身份号召南洋诸国兴兵,因此很不放心,特意派遣郑和数下西洋,一为宣扬国威,一为探寻建文帝踪迹。据《明史》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在郑和的船队里,还有一部分是锦衣卫,专门负责侦缉,至于是否探知建文帝踪迹,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朱允炆结局之谜,民间仍有很多解释和传说,绝不止上面列出的几种。近年来,随着对朱允炆出亡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史料掌握的不断增多,相信他并未自焚而是削发为僧出亡或漂洋出海的人渐渐多起来,台湾地区有学者甚至出版了《明惠帝出亡考证》一书。当然,到底朱允炆的结局怎样,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至今仍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文治武功名垂史册 篡弑屠戮任人评说(1)

  文治武功名垂史册篡弑屠戮任人评说——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像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历史上的第三位皇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11岁被封为燕王,21岁就藩北平,40岁以“靖难”名义兴兵,四年后从他的侄儿朱允炆手中夺得了大明江山,改年号为“永乐”,故历史上又称为永乐皇帝。朱棣性格颇像其父朱元璋,一生在位22年,其文治武功也不亚于朱元璋,是继朱元璋之后又一位具有雄才伟略的明朝皇帝。尽管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多疑嗜杀,好大喜功,因而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一位帝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