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朱翊钧驾崩,朱常洛即位,是为光宗,朱由校被立为太子。不久,魏忠贤在客氏的帮助下,由惜薪司升司礼监任秉笔太监。光宗即位不足一月,就一命归天。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朱由校是魏忠贤伺奉、讨好多年的主子,客氏又是朱由校的乳母,所以熹宗朝,魏忠贤和客氏狼狈为奸,扰乱朝纲。
魏忠贤得势以后,首先要除掉的便是其“兄弟”魏朝。这是因为,魏朝也是熹宗重用的实权人物,司掌兵仗局,不除掉他,自己的权势就得不到扩展。魏忠贤在客氏的支持下,借重熹宗的力量,勒令魏朝告病出宫,魏忠贤矫诏将魏朝逐往凤阳,又指使亲信在途中把魏朝杀死。
魏忠贤早已摸透熹宗的一喜一怒,引导皇帝极尽声色犬马之好,使其沉迷在糜烂的生活中不理朝政。熹宗有一个特殊的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做木工活,不但会用斧锯,还能盖房子,刷油漆,尤其精于雕琢制作小型器件。他干这些活的时候,全神贯注,所有事情都全然不顾,对于当皇帝,对于日理万机地处理朝政,丝毫不感兴趣。魏忠贤见有机可趁,便故意找熹宗聚精会神干木工活时送上奏章。这时熹宗往往随口就交给魏忠贤去办理。这样一来,许多事都可以不奏报,魏忠贤的意志便成为皇帝的旨意。
熹宗听任大权旁落而无所顾惜,便为魏忠贤提供了极佳时机,使他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总督东厂太监的身份轻松自如地把持朝政,并且把熹宗服侍得舒服妥帖,心满意足。熹宗因而对他爱护备至,信任有加,对他的擅权百般容让,在诏旨中与魏忠贤平起平坐,动辄称“朕与厂臣”如何如何(所谓“厂臣”即总督东厂的魏忠贤)。因此,后来,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宗大罪时指出:朝廷上下只知有魏忠贤不知有皇上,“宫中府中大事小事,无一不是魏忠贤专擅,即章奏之上,反觉皇上为名,忠贤为实”。魏忠贤的名号愈来愈多愈高:厂臣、元臣、尚公、殿爷、祖爷、老祖爷、千岁、九千岁,有些人干脆叫他“九千九百岁”,距“万岁”只有一步之遥了。
魏忠贤利用当时熹宗的昏庸,控制了皇帝以后,便把持朝政,网罗亲信,结成政治帮派,在魏忠贤淫威之下,一些趋炎附势之徒,纷纷投在魏忠贤门下,先后集结约有80多位大臣,形成了臭名远播的“阉党”。其中“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则是阉党中的骨干。其中,以“五虎”、“五彪”尤为亲近。“五虎”是指文官,有佥都御史崔呈秀、兵部尚书田吉、工部尚书吴淳夫、副都御史李夔龙、太常卿倪文焕;“五彪”指的是武官,有左都督田尔耕、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锦衣卫指挥崔应元、东司理刑杨寰、东厂理刑官孙云鹤。此外,“十狗”则以吏部尚书周应秋为首。这些走狗门下的爪牙,则又不可胜数。魏忠贤通过他的党羽,把持了中央的内阁、六部、厂卫以及地方上的总督、巡抚。就是这帮人内外呼应上下结合,擅权乱政,打击异己,把当时的政治局面搞得畸形而恐怖,后人称之为“阉党专政”。崇祯初年清查“阉党逆案”,共清查出首逆同谋6人,交结近侍19人,交结近侍次等11人,逆孽军犯35人,谄附拥戴军犯15人,交结近侍又次等128人,祠颂44人,共计258人,如果加上“漏网”的57人,那么共计315人。可见“阉党”声势之大。
魏大中绝命书卷
“阉党专政”激起了朝廷内外忠正之士的愤慨。对于魏忠贤专权,外朝官僚分为两大派,反对魏忠贤的官僚称依附于魏忠贤的官僚为阉党,依附魏忠贤的官僚把反对魏忠贤的官僚统统划为东林党。魏忠贤得势之初,正是部分东林党人得到重用之时,魏忠贤曾想笼络他们,遭到严厉拒绝,从此,魏忠贤便与东林党形同水火。天启三年(1623年),东林党人杨涟首先发难,上疏罗列其二十四宗罪,魏忠贤为此切齿痛恨东林党人,杖死工部郎中万燝,先后罢斥大学士叶向高、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数十人,又在中央内阁、六部以至地方遍置死党。
魏忠贤的党羽还为魏忠贤建立生祠。浙江巡抚潘汝祯假借机户恳请,建祠于西湖,建成后请熹宗赐匾额,熹宗题名“普德”。不久,潘汝祯升为南京刑部尚书。此例一开,为魏忠贤兴建生祠立刻成为风气。魏忠贤生祠遗址全国各地都争先恐后地为魏忠贤建生祠。苏州的“普惠祠”、松江的“德馨祠”、扬州的“沾恩祠”、淮安的“瞻德祠”和北京的“隆恩祠”、“广仁祠”、“茂勋祠”,以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广、四川等30余县,均建了生祠。每建一祠,多者用数十万,少者也要数万。所用钱财,不是盘剥民众,就是取自官府。建生祠需要土地,或占民田民墓,或拆民房民舍,没有人敢阻拦。开封建祠,拆毁民舍达2000余间。监生陆万龄还别出心裁,建议在国子监建造生祠,把魏忠贤与孔子并论:“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宜建祠国学西,与先圣并尊。”荒唐至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