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成最后失败了,失败就失败呗,国人向来同情失败者,问题是这些失败的“民族英雄”还趁乱揩油:张德成携带巨款逃走了。行至某地,要求一王姓盐商招待他。盐商派了两人抬的轿子迎接他,他大怒:“我在天津坐的都是总督级别的八抬大轿,你派两人抬的轿子来,是亵渎神灵!”盐商不得已,只好把关帝庙作为关帝代步工具的八抬轿借来。张德成到了之后,盐商设盛宴款待,张德成竟然说:“饭菜太差,无法下筷子。”盐商忍无可忍,与村民共谋抓住了张德成。张大师一旦被抓了,本性就露出来了,“叩头乞饶”,众人抽刀出来,说:“试其能避刀剑否?……”咱这位英雄就这样被几个商人玩完了。至于朱红灯,死的也不怎么光彩,内部分赃不均,被团员们扭送给袁世凯,袁世凯当然会送他上天——与尔的上级领导各路神仙会合去吧!袁世凯到山东后,曾给一些义和团的首领下了请帖,让他们来巡营表演“法术”,等他们表演到口吐白沫时,袁世凯非常绅士地问站在一旁的义和团首领:他俩鬼神附体了吗?那头领点头称是。袁世凯又绅士地问:“鬼神附体后就刀枪不入了吗?”那头领依然点头。袁世凯继续问:“那我可以开枪了吗?”首领点头了,袁世凯用鬼子的枪当场验证,两声枪响后,两个大师应声而倒。
第16节:罗伯特-赫德的尴尬
罗伯特-赫德的尴尬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用这句话来描写赫德,最恰当不过了。
赫德,1835出生于北爱尔兰。1854年,外交部一个雇员的名额落到了赫德头上。对于赫德来讲,去伦敦都有陈奂生进城的嫌疑,更别说去遥远的中国了。但是赫德的父亲,深受资本的熏陶,当然比詹天佑的父亲具有远见卓识——天佑出洋留学,除了官方给予一切费用外,促使天佑父亲真正动心的,还有有人把自己的闺女预支给了天佑做媳妇儿。如果不是这个附带条件,大清最优秀的铁路工程师可能就不会出现了。总之,赫德全家支持赫德前来中国,赫德的父亲拿出50英镑给儿子做路费,50英镑,不少了,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德国工人的年平均工资分别是21?1英镑和13?3英镑,英国工人的年平均工资是32?6英镑。此时的英国女王是维多利亚,其父亲在女儿没做国王时,好歹是王子——乔治三世的儿子,这王子曾几次向名噪一时的社会主义空想家大资本家欧文借过钱,但借来借去,总共也就借到几百英镑。也就是说,赫德的父亲对儿子前去中国,充满了希望!
而儿子也没有使父亲失望。1854年来华,担任英国驻宁波领事馆翻译。1863年,被大清雇佣为海关总税务司司长,这时的赫德年仅28岁!1865年,北京设立总税务司,隶属总理衙门,赫德从此常驻北京。由于工资是按业绩提成,赫德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富的人之一。
当时的大清政府对赫德很是信任。赫德是个工作狂,每天工作18个小时;赫德理财也是一把好手,自从他出任海关总税务司司长,中国海关工作效率增加,税收也增加——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先后在厦门设闽海关,宁波设浙海关,广州设粤海关,上海设江海关,与其说清政府拥有海关的独立自主权,毋庸说,各地海关拥有独立自主的损公肥私权。嘉庆四年(1799年),户部规定的税额为粤海关85?5万两,闽海关11?3万两,浙海关3?9万两,江海关4?2万两。这一数额是依据各海关官员的申报而制定,大略相当于征课总额的十分之四。而通常清政府能收到十分之一就很不错了。赫德上任后,中国海关收入1863年为725万两,1866年780万两,1887年20541399两……1899年26661360两(高鸿志《近代中英关系史》第128至129页)。京师同文馆的经费,洋务派创办军工厂的投资,官派赴美留学生和驻外使馆的费用,大部来自海关税收。阿诺索伯爵曾是葡萄牙驻华代表,他在自己的《全球游记》中评价赫德:“中国政府制度中充满了腐败、欺瞒和敲诈,但令人又惊又喜的是,居然与之并存的还有一套最佳的行政服务的机制,这就是赫德爵士领导下的帝国海关。”——赫德掌握着帝国年收入的1/3,手下雇员5500名,却能在贪污成风的大清、在贪污起来最方便的海关建立一个清廉奇迹!
赫德的第三个优点是谦逊,他缺少一般英国绅士身上那种固有的傲慢与偏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大清属于那种把挨打看作儿子打爹的政府,大清臣民喜欢那种爷孙式外交。难能可贵的是,赫德还不像一般欧洲人长得那么高大,而是非常瘦小,这种体格,不至于让“甘拜上风”的中国人产生尴尬。于是,“地利”(瘦小)与人和(谦逊)决定了赫德的亲和力。这导致鬼子六奕訢第一次见赫德,就对他一见钟情。比英国绅士还要傲慢的这位中国亲王,甚至还摸摸赫德的西服,并请他展示西服的设计功能。赫德之所以能挤走前任李泰国总理总税务司,就完全得力于恭亲王的举荐。亲王后来干脆称赫德为“咱们的赫德”!
赫德是咱们的,这一点我同意。赫德曾在安庆拜会过曾国藩,曾氏对他的告诫如下:“凡是对我国和贵国都有利的事,我定会支持;对贵国有利而对我国无害的事,我不会反对;但如果对我国有害的事,无论对贵国多么有利,我都会以死相抗争。”这番话可能对赫德产生过影响,因为赫德在他的任上,奉行的工作信条是:“不必用花言巧语,以中国的利益为重是必须遵守的正确原则。”一句话,赫德给大清做官,可能没有把自己当外人。他的忠诚是毋庸讳言的。事实上,洋务派们尚没有行动起来的时候,赫德已在关心大清的未来了,他是第一个提出改革的大清官员。1865年,总理衙门接到了他的折子:《局外旁观论》。他在折子中分析:中国官员“尽职者少,营私者多”,这种制度性腐败导致中国国内民变易起;军队战斗力不行——“平时拉弓举石,只讲架式,股肱怠惰,止得养鸟消遣”;知识分子“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为此赫德提出以下改革方案:一、学习西方的长处。二、整顿财政,三、加强外交。结果大家当然知道——石沉大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