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寡妇”叶赫那拉氏PK“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中英各自的近代史上,各出现一位影响国运的女人:英国那边——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中国这边——叶赫那拉氏(1835—1908),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两个人都值得一拼,所以我选用超女的方式,叫两个女人PK一下。
先说伊丽莎白,享年70岁,在位45年,在位时,领导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成为海上霸主,为以后的日不落大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英国的文艺复兴走向高潮。她看莎士比亚戏剧,听见“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之类的混话,就笑笑;她没有宗教偏见,她说:“只有一个耶稣基督,这是唯一的信仰,其余的一切争论都是小事”;她还能把大科学家牛顿弄到政府里,做她的掌玺大臣……
后说叶赫那拉,享年73岁,执掌朝纲47年,在位时,领导大清帝国先败于法兰西,后败于日本,再败于八国联军,使大清帝国走向末日,让中国几乎沦为西方殖民地;同时,中国的愚民运动走向高潮。她喜欢的戏剧不是莎剧,而是我们的国粹京剧,当然她不上戏园子,整个国家就是她的戏院子,所以她在宫里头看,看谭鑫培演《翠屏山》,一高兴就封谭一个四品官,她才是戏中的主角。听戏之余,她偶尔也打听一下义和团的刀枪不入之神功。
东半球与西半球的两位最高女执政都在玩游戏,但游戏的结果太不一样。尽管同为女人,她们的玩法也有说不尽的相似之处——伊一世终身未婚,史称童贞女王。叶拉氏1852年进宫,1861年就开始做寡妇,我称她为“王牌寡妇”。童贞女与王牌寡都是好发脾气的,前者拿拖鞋砸过大臣,拿烛台砸过宫女——就因为她自由乱爱了,这还算是轻的,重者将那个新郎官送进监狱——我看你们敢背着我品尝爱情的美酒婚姻的温馨;更有甚者,某大臣穿的衣服不好看了,她觉得有碍观瞻,也可以伸手就赏他一巴掌!后者好像没拿拖鞋砸过大臣,一砸就说不清了——寡妇门前是非多,何况王牌寡妇呢?没砸,社会上还流传人家打胎的故事呢:恭喜太后,您有喜了!好像也没有宫女因自由乱爱而被砸烛台的,因为她和宫女们守着一群被斩草除根的太监,想乱爱也不成。但是宫女们挨打,则是家常便饭,王牌寡妇晚上睡不好,早上容易落枕的。当然,王牌寡妇也没有因为大臣穿的衣服不帅而赏人家一个嘴巴子。
我一直愿意相信,孝庄皇后与多尔衮之间有着美丽的情愫。这种情愫,会导致诸多美好——那女人心灵深处有甜蜜的泉水滋润着,就安分守己,端庄详和。即使不那么安分守己,抓紧权力不放了,这情愫也会让一个女执政更可爱些更美些更浪漫些。比如童贞女王会打扮成女仆的样子,去会见自己心目中的英俊王子——莱塞斯特伯爵,还会换上便装溜出去和他吃饭。那英俊王子呢,也不含糊,给童贞女王写信,呼她为“最甜蜜的女王陛下”(就差叫“我的小甜点”、“俺的小乖乖”了)。据说女王52岁时,还收到过25岁的安佐公爵弗兰西斯的情书。尽管这情郎长得不咋地——天生一双罗圈腿、满脸大麻子,但老女王还是欢心地称他为“我的小青蛙”。
相形之下,王牌寡妇就没有这么可爱过,让人家荣禄干戴着个小“红帽”(当然不能叫绿帽),可是从没听说两个人有什么可爱的小动作。这一点,她甚至比不上大唐的那一个金牌寡妇武则天,比如有男人上折子夸自己床上功夫好,她都是妩媚地笑一笑。还有孝庄,本着满人转房婚的习俗,要下嫁多尔衮。可能也真嫁了,可是满人后来被咱们汉化了,满人被汉化的结果就是:打死也不承认有那么一档子事故!
面对八国联军的威风,王牌寡妇打扮成农妇的样子,到西北方向“巡狩”打兔子去了。这一招,远不如童贞女王打扮成女仆私会情人更浪漫。后者尽管由于民意的反对没能嫁给自己的白马王子,但也不至于像前者那样,没打着兔子不说,打完以后还得低眉摧腰地向八国鬼子表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是什么,让美丽不在?
是什么,让浪漫无存?
是什么,让可爱消逝?
第29节:慈禧老太太的家事(1)
慈禧老太太的家事
禹死了,按禅让的游戏规则,接班的应是禹生前指定的益。益呢,接班时也按游戏规则来,学尧和舜,“让辟”前任之子,这种让只是一种礼仪上的虚让,相当于乡下人留串门的娘们儿在自己家吃饭,纯粹客气,而那串门的也从不会自作多情到把这种客气当真。没想到,禹的儿子启开天辟地的多情了一次——益的客气被他当真了,这家伙真的代益而立了。夏启的接班,意味着国家的出现,所谓的国家,翻译过来就是以国为家。一句话,国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公天下变成了私天下,皇家私有制从此在中国确立!
皇家私有制,意味着统治者要把国事当作家事来做,天下就是他的家;臣民们把主人的家事当作国事来做,把主人的家当作自己的天下!于是尴尬出现了——后者在表示自己爱国情绪的时候,难免会有自作多情的嫌疑。比如方孝孺反对朱棣取建文而代之,朱棣就老大的不乐意:“此朕之家事尔,先生毋过劳苦。”这话多酸,我要是方孝孺,就羞死了,人家的家事私事,你瞎操什么心!岳飞后来遭赵构猜忌,就跟这种自作多情有关,身为武人,却有意无意地犯皇家大忌,看赵构挺亲近自己,一高兴就弄不清自己是老几,问人家接班人的事,明知道人家赵构不会生育,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自作多情的,不只岳飞,多了,从大宋名人里再挑两个吧。一个是包拯,一个是韩琦。包拯劝仁宗早立太子,仁宗就反问:卿想要立谁?这一句就把老包吓坏了,赶忙表白:“臣无才而备位,所以请求早建太子,是为宗庙万世计谋而已。陛下问想要立谁,这是怀疑臣下。臣年已七十,并且无子,并非为后辈求福之人。”韩琦也曾劝仁宗早立太子,仁宗回说:“朕久已有意于此,谁人可为太子?”韩琦也吓得不轻,说:“这不是臣辈可以议论的事,应当出自圣上的裁定!”当然也有在这方面做得特好的,比如唐玄宗想废太子瑛,召见宰相李林甫欲探其意,李宰相的回答是:“此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唐玄宗一听,对对对,俺的家事,无需征求别人意见的,所以老小子马上废太子瑛为庶人,不久又赐其死。总之,接班人虽然事关全国臣民幸福,但那却不是全国臣民所能过问的,给大家一个白痴司马衷,或者一个扶不起的刘阿斗,臣民照样得把他当作北斗星来仰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