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北进,扼守布陲吉尔河,防其北犯;
一路南行,驻守里塘、巴塘、察木多等地,断其入藏之路;
一路为主力军,由奋威将军岳钟琪直接指挥,由西宁、松潘、甘州等处,分路进攻南川、北川、西川、镇海堡和归德等地。
大战在即。
四、血战
战争刚一开始,罗卜藏丹津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虽然在他的麾下有青海几乎所有的僧俗人众,但大多数都是百姓和僧侣,并非作战部队。他所能掌握的野战军实力并不雄厚。而在攻下西宁周边的各个要塞、堡垒后,他分兵据守,使得手中的兵力更为分散,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1723年10月,年羹尧的大军攻入青海。12日向正在攻打镇海堡的和硕特军发起攻击。
攻打镇海堡的和硕特军统帅是阿旺丹津,遭到清军攻击后死战不退,并向罗卜藏丹津请援。20日,罗卜藏丹津派派3000人增援。双方反复争夺,死伤枕籍,激战5日,清军援军陆续开到,和硕特军死伤惨重,被迫撤退。
与此同时,罗卜藏丹津正亲自率领5000人据守申中堡,与清军进行轮番争夺。镇海堡的失败,使得那里的满洲兵、绿营兵几千人前来支援,罗卜藏丹津洪独力难支,遂率众撤出了申中堡。
两处失利,引起连锁反应。西宁北面的新城堡、上北塔和下北塔的众喇嘛组成僧军死守堡垒,清军屡攻不下。罗卜藏丹津撤出申中堡后,堡外清军绿营兵参将宋可进率领3000人立即转向攻打,众喇嘛腹背受敌,全部战死。
初一交战,和硕特一方先机尽失,从主动迅速陷入被动。
1724年正月,奋威将军岳钟琪率领的中路主力军前锋,抵达西宁东北的郭隆寺一带。这里没有罗卜藏丹津的军队,但寺中喇嘛与百姓自发起来对抗清军。
12日,双方交战于郭隆寺东北的哈喇直沟。清军“直前奋战,斩贼数千,据其三岭,毁其十寨”⑤,喇嘛僧众战死无数。13日,清军进至郭隆寺附近的山谷,千余名喇嘛前来伏击,被清军打退,只得逃入山洞。清军聚薪放火,众喇嘛不愿逃出,被活活熏死于洞内。
扫清外围后,清军攻入郭隆寺,达克玛活佛以下6000名喇嘛全部战死,郭隆寺被烧成白地。
这一战,是清军入青海最激烈一战,仅川陕官兵腰刀砍缺者就有三四百口,年羹尧也说:“自三藩平定以来未有如此大战者。”⑥
人言佛教摧毁斗志,郭隆寺喇嘛们的壮举,足以提出强有力反证。
由于大批清军的推进,罗卜藏丹津及诸台吉的队伍,被迫陆续西撤。而清军则乘胜追击。
1724年2月,岳钟琪分兵三路,开往青海湖北岸的伊克哈尔济。
在伊克哈尔济地方,阿喇布坦鄂木布、巴勒珠尔阿喇布坦两台吉及其属下被清军俘虏。
2月14日,一路清军开赴青海湖西北的希尔哈地方。台吉吹拉克诺木齐率所部抵抗,旋被击败,吹拉克诺木齐及属下300余人逃至乌兰白克地方,但还是被清军抓获。
同时,清军副将军阿喇纳自天青察罕哈达西趋哈喇淖尔,台吉阿喇布坦苏巴泰率部拒清军不敌,尽弃牛羊逃走。
其余两路均取得胜利,岳钟琪自率精兵5000人,自布尔哈达、察罕哈达经哈喇淖尔,2月20日进抵柴达木。
2月22日,岳钟琪大军进至柴达木以东的乌兰穆和尔,对罗卜藏丹津的营地发起突然袭击。
其时,罗卜藏丹津部属尚未起床,人不及衣,马未衔勒。在突袭之下仓皇逃散,溃不成军。罗卜藏丹津的母亲阿尔泰夫人、妹夫克勒克济农藏巴吉查及其属下人口均被清军俘获。罗卜藏察罕台吉等率领属下被迫归降清军。罗卜藏丹津仅率200余人出逃。
清军以每天数百里的行进速度追赶数日,罗卜藏丹津身边人马日益减少,眼看难以幸免。所幸,山穷水尽之时,逃至青海和西藏交界处桑骆海,这里红柳蔽天,目望不及,清军迷失方向。罗卜藏丹津骑白驼,穿越红柳,投奔了准噶尔汗国的策妄阿拉布坦。
至此,罗卜藏丹津的反清起义完全归于失败。
五、清算
胜利者有足够的理由对失败者进行清算。
罗卜藏丹津逃到准噶尔后,清廷对青海僧俗百姓进行大屠杀,先后有8万余人遇害,和硕特蒙古人口锐减,实力大衰。
而对于大多参与罗卜藏丹津起义的寺庙,清廷更是认为“成藏垢纳污之地”⑦,大力进行消减,对寺院的喇嘛人数及房屋规模加以严格限制,规定“寺庙之房不得超过200间,喇嘛多者300人,少者十数人”⑧,并由中央政府定期稽查。
罗卜藏丹津逃至准噶尔汗国后,受到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两代汗王的保护,甚至引发了清准之间的大战。但在1755年,准噶尔汗国灭亡,他还是做了清朝的俘虏,被押送北京。
乾隆皇帝以蒙古各部都已归服,若杀他只会“有损圣德”,便免其死罪,并赏给房屋,令其居住,同时授任其二子为蓝翎侍卫。罗卜藏丹津后来老死于北京,竟然得了善终。
只是,那些追随他的子民们,却没有那么好的结局了。
〖①《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一辑,转引自加藤直人《一七二三年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以叛乱的前提为中心》,《内陆亚细亚的社会与文化》,四川出版社,1983年6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