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猫腻实在太过明显,俺答汗心腹大臣恰台吉为首的一些贵族强烈反对,从而引发了土默特的内战。双方刀光剑影,浴血厮杀,众多将士死在内斗之中。但最后,辛爱黄台吉的长子扯力克迎娶了大成台吉夫人,结束了纷争,钟金夫人的图谋随之破产。
1586年,辛爱黄台吉逝世。其长子扯力克嗣汗位,同时,他自封为第三代顺义王。上次失败的钟金夫人再次兴风作浪,将彻辰汗用以调兵遣将的兵符及顺义王同明廷进行互市贸易的专用印章掌握在自己手中,声称要交给布塔施里。扯力克大怒,遂发兵讨伐,内斗再起。
这一回,大明朝廷出来做了和事老,正式册封扯力克为“顺义王”,迫使钟金夫人把兵符和印章交给他掌管,同时,封钟金夫人为“忠顺夫人”,要她协同扯力克主持、监督蒙古右翼和明朝的互市贸易活动。扯力克也作出让步,他把库库和屯城让给了布塔施里。
经过两次内斗,俺答汗嫡系元气大伤,对于右翼三万户的控制力大大减弱,对于青海、河西走廊等地也逐渐鞭长莫及。
1607年,扯力克逝世。其长子晁兔台吉在此之前已先故去。其长孙卜什图当时驻牧于青海。听闻祖父死讯,急忙从青海返回土默特,准备即彻辰汗和顺义王位。
权力更替之际,钟金夫人第三次挺身而出,决定将动乱进行到底。出面支持自己的孙子,布塔施里之子素囊台吉发难,起兵争夺土默特万户最高统治权。
而土默特万户乃至右翼各部首领,认为卜什图是合法继承人,都与钟金夫人和素囊为敌,对峙之下,卜什图迟迟不能即位。
直到1611年,扯力克之弟五路黄台吉联络右翼三万户73名台吉,在土默特集会。一致决定坚决支持卜什图。
钟金夫人慑于右翼首领的军事威胁,被迫作出让步。将彻辰汗的兵符、坐骑和顺义王的印章交出。不久,对土默特万户造成三次内乱的钟金夫人撒手人间。
1613年,卜什图正式即彻辰汗位,明廷亦承认他为第四代“顺义王”。但素囊台吉仍然不服管辖,屡屡挑衅滋事,使得土默特万户动荡不安。
逐渐,库库和屯城中的王廷指令仅能在土默特万户发生效力,而对于右翼三万户的控制则完全丧失,青海、河西走廊等地的部落也不再听命。
俺答汗的霸业,在他去世31年后,便彻底毁在了他生前最爱的女人手中。
相对于右翼三万户的动乱,蒙古其它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达延汗分封诸子时,掌管外喀尔喀的是第九子格埒森扎。1587年,他的第三子诺诺和之子阿巴岱觐见达赖喇嘛,受封“大威仪瓦齐尔汗”,成为漠北蒙古中第一个拥有汗号的首领。从此,为喀尔喀诸部首领相继称汗,先后有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出现,是为“外喀尔喀三汗部”,取代土默特部开始对卫拉特人进行征伐。
而卫拉特人此时也分为了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大部,组成了“卫拉特联盟”,公推和硕特部作为盟主,和硕特首领拜巴嘎斯也被达赖喇嘛封予汗号。四部联盟与外喀尔喀三汗部连年交战。
1592年,最后一个能对诸部发号施令的蒙古大汗,“札萨克图汗”图门去世,其子布延即位,号“彻辰汗”,所能控制的,仅剩下察哈尔万户。
蒙古内部大乱,虽然四处有“汗”,却没有一个能稳定局势,重新统一。
这原本没有什么,因为最大的敌人明王朝此时正是有史以来最懒的皇帝明神宗当政,虽然没有大动乱,但国家腐败的速度也是极快,不会顾及北方的事。
可是,1583年,在辽东的女真人中,一个名叫努尔哈赤的男子,以十三副铠甲和三十人的队伍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诸部的征途。
这个人以及他的子孙,将刮起一股飓风,无论是汉人还是蒙古人都将被这股飓风所席卷。
一个时代即将开始,一个时代即将落幕。
第五章 末世绝响——林丹汗的挣扎
〖对国君而言,最痛苦的就在于用尽心力,也无法避免王朝的沦亡。〗
套用托尔斯泰那句有关家庭的名言,“兴盛的王朝总是一样的,灭亡的王朝各有各的死法”。
也许这话算不得亘古不变,但翻看史书,开国、兴国之君,几乎个人素质都有相似的一面,事功也大同小异。而亡国之君却是千变万化,荒淫者有之,残暴者有之,无能者有之,怠惰者有之……,总之,亡国毁身,结果虽同,手段却各有千秋。
17世纪中期,一直争雄东亚的两大帝国蒙古与明几乎同步走向衰落,而在相差9年的时间里相继亡于后起之秀的后金——清帝国。世代为敌而最终被第三者一举并吞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稀奇,辽与北宋先后灭亡于金,金与南宋先后灭亡于蒙古均是如此。但,两个相争二百多年的帝国,不仅灭亡时间相差极短,且两个亡国之君,也有颇多相似之处,这就是比较难得的历史机缘了。
明帝国的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与蒙古帝国末代可汗林丹汗,公平来说,都实在算不得合格的亡国之君,本人的缺陷更多是被时代所彰显,显得不可原谅。“时代的局限才是真正的局限”,这句话实不能否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