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在南,察哈尔在北,一个旗号“反清复明”,一个号召“光复大元”,康熙皇帝的郁闷可想而知。
三藩还远,而察哈尔与帝国心脏北京近在咫尺,必须尽快解决。康熙迅速以信君王鄂扎为抚远大将军,大学士图海为副将军率军镇压。
这时清朝精锐都南下平叛,京中空虚。图海等挑选八旗家奴之中的勇健者数万人组成军队,为了让乌合之众成为虎狼之师,鄂扎率军每到一处便纵兵抢掠,以激励士气。到达察哈尔境内后,更说“察哈尔旧国,数百年之基业,珠宝不可胜计,如能得之,可富贵终身”③。清军人人踊跃,于4月20日在达禄与察哈尔军交战。
布尔尼原以为自己高举大旗,蒙古各部都会望风而来,岂料各部归顺清朝四十余年,早已经“亲如一家”,无人前来响应。孤立之下,率所部3000人与清军交战,寡不敌众而败,布尔尼兄弟逃走,不久便被追及杀死。
康熙皇帝平定布尔尼之后,将拘押在盛京的阿布奈绞杀,察哈尔汗室所有男性成员都被处死。
林丹汗的子孙,便在这场不成功的造反当中绝灭。
〖①《清圣祖实录》,康熙八年二月辛卯
②《李朝实录》,显宗改修实录,显宗十三年十月戊辰
③《啸亭杂录》,卷二,《图文襄公用兵》〗
第六章 “持教法王”家族的兴衰——和硕特汗国
〖元朝,是西藏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中国版图的开始。从此之后,这片雪域高原与蒙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元朝灭亡后,西藏自行发展了二百余年。可从十七世纪初开始,蒙古人再次进入了他们的生活。无论兴衰荣辱,两者不自觉地共同进退了。〗
公元1354年,元至正十四年。
对于大元王朝来说,这一年委实流年不利,中原地区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中重臣的党争也日趋激烈。如果单有一方面,还不足以撼动帝国的根基,而两者拧在一起,互相帮衬,社稷的摇摇欲坠便是指日可待了。
这年九月,丞相脱脱将义军张士诚部围困于高邮,破城在即,而朝廷的谕旨却恰到好处的来到军营:解除脱脱的一切职务,安置到淮安。贤相脱脱不愿听从幕僚不奉诏的建议,交出了兵权,也交出了帝国的命脉。
元军在高邮城下转胜为败,世祖忽必烈创下的基业虽然还有14年的寿命,但在这时,已经宣告死亡。
一、乱世雪域
几乎于高邮之战同时,远离中原的雪域西藏,一场改朝换代的战争也落下了帷幕。与元朝一同崛起的西藏萨迦政权在“身穿袈裟的英雄”绛曲坚赞的打击下轰然坍塌。
那萨迦政权的寿命与元帝国一样短命,仅统治西藏八十九年。虽说自古无不灭之国,但萨迦政权最后的灭亡除了自身的原因外,更要归咎于蒙古帝国当初对于其进行的制度设置隐患重重。
当年,蒙古帝国的大军兵临西藏,割据分裂的西藏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为了不避免生灵涂炭,萨迦派第四任教主萨迦班智达以古稀之龄面见坐镇凉州的蒙古宗王、窝阔台汗第三子阔端,商定归顺条件,并向各个地方势力写信,劝说他们接受条件归顺蒙古。这是西藏纳入蒙古帝国版图的开始。
到蒙哥汗统治时期,西藏成为忽必烈的封地,忽必烈对西藏进行人口普查,按照蒙古本土制度设十三万户,每个万户有一个万户长。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册封萨迦派第五任教主八思巴为“帝师大宝法王”,将卫藏十三万户作为灌顶的供养奉献赐给了八思巴,并赐予萨迦本钦“乌思藏三路军民万户”头衔,建立了萨迦政权。
但卫藏十三万户主要是依据西藏原有各教派和其它地方势力分散割据的政治格局为基础划分的。各万户长通常都要元朝皇帝诏封,虽然这种诏封都要有萨迦政权的提请,但这一做法使得萨迦派对其它十二万户的管理极为有限,其管理权并非以自身的实力为基础,而是元朝强加于其它万户之上的。各万户分别从元朝手中获得诏封并各自管理着自己的辖地和庄园属民,他们在其各自的辖区内仍拥有绝对的权威。
这种制度在萨迦政权有强人坐镇时晏然无事,一旦强者逝去,危机便会爆发。而萨迦政权在八思巴之后,历任法王均是平庸之辈,仅靠着元帝国的支持才勉强维持着统治。
当元帝国步向死亡的时候,萨迦政权也就不可避免的被这万户制度推向覆灭。
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原的制度最终成就了朱元璋,而在西藏的制度,则成就了绛曲坚赞。
他系吐蕃王朝时代朗氏家族后裔。出生于十三万户之一的前藏帕竹万户之家,7岁受居士戒,9岁受沙弥戒,14岁至萨迦寺学法。1321年被正式委任为帕竹万户长。
绛曲坚赞向有雄心,成为万户长之后,在领地内实行政教合一,将帕竹万户治理的兵强马壮。趁着萨迦政权衰微,频频进行扩张,先后吞并雅桑万户、蔡巴万户、止贡万户等前藏万户,到1349年几乎完全控制了前藏地区。
1354年,萨迦政权内讧,绛曲坚赞出兵包围萨迦寺,收缴了元朝赐予萨迦世代管理乌思藏的敕封,兼并后藏大部分地区,萨迦政权寿终正寝。
绛曲坚赞设首城于乃东,开始了帕竹政权统治时代。为了获得统治的合法性,绛曲坚赞遣使元朝,希望获得承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