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就说吧。”赵括感觉姬雪似乎欲言又止,他微微伸出手扶住了姬雪的肩膀,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她慢慢放入了自己怀中。姬雪没有反抗,只是安静地闭着眼,感受着男人久违的心跳。
“其实。”过了许久姬雪终于悠悠开口了,“其实高儿并非公子亲生……”姬雪哽咽着,断断续续说出了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一幕。
把话说完,姬雪的心中一片释然。这些年,她背负了太多。
然而男人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惊愕和愤怒,反倒是将姬雪搂得更紧了:“一切,括全然知晓。”赵括用脸颊轻轻地靠着姬雪,语气异常的平静。
自从姬雪不辞而别,联想起那段时日嬴异人的反常举动,赵括很快就找到了其中的关联。等到后来在咸阳王宫遇到赵高,面对那副几乎与嬴异人同个模子倒出来的长相,赵括更加确信了自己当初的判断。但为了乱秦大计,赵括最终还是将错就错,认了赵高这个“儿子”。
“公子知道?”姬雪不可置信地坐了起来。
“此事往后不必再提。”赵括探手按住姬雪的嘴,不由分说地重新把她重新拉入怀中,“这么做值得么?”赵括仿佛是在自言自语。
“不知……”姬雪梦呓般地呢喃了一声。
月光下,一种久违的冲动迅速在赵括体内翻滚起来:“别再走了!”赵括一边轻解着姬雪的裙衫,一边附在她的耳边低语着。
姬雪涨红着脸,不知所措地紧紧闭住双眼任凭男人的摆布,就像是新婚的少女。在一片天旋地转中,一阵许久没有过的畅快感觉顷刻蔓延遍了她全身。
“无论发生何事,姬雪再不离开公子!”天寒地冻,姬雪颤抖着偎依住赵括,在心底默默地说道……
相国府前灯火通明。
正当李斯与一干新近到任的变法官吏围在燎炉旁对着一卷卷秦法律文进行研究删改的时候,突然门吏匆匆进来禀报:“大人,府外有人求见。”
听完门吏的描述,李斯眼前顿是一亮。
李斯向吏员们嘱咐了一番,然后急急忙忙地迎了出来,只见站在府外石阶下的是一位散发无冠,长须虬结的落魄公子。“师兄!”李斯毕恭毕敬地向着这位貌不惊人的落魄公子深深一躬,原来此人正是荀子的关门大弟子,李斯的师兄,韩国王族公子韩非。
韩非一动不动地站着,坦然地接受了李斯的大礼。“师兄,请进府一叙!”李斯礼毕后,欣喜地一把拉住韩非枯瘦如柴的手,直往相府内拽去。
“不必,韩非只有几言,说完便走。”韩非一脸孤傲冷峻的神色。
与韩非同学多年,李斯自然深知这位师兄的秉性,故而他根本没将韩非的行为放在心上:“愿闻其详。”
“赵国变法先后历经六十余年,上下同心,朝野拥戴而国力凝聚,虽未废除封地旧制,然却已有与强秦分庭抗礼,平分华夏之势。然为何堪堪只在二十年间,便由盛转衰乎?”韩非冷冰冰地问道。
“奸臣当道,乱政误国。”李斯想也没想便脱口而出。
“此番言语,三岁小童之言也!”韩非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师兄以为如何?”李斯心中隐隐有些不悦,但脸上还是那副谦恭神情。
“奸臣当道,乱政误国只是表相!赵国变法虽持续三代,却治标不治本,并未触动国之根基,似是法治实为人治,遇惠文王、孝成王明主秉国,自然愈发强盛,然但遇昏君庸主,则其必衰!”韩非背对着李斯,自顾自地说道,“欲行彻底变法,须得标本兼顾,否则唯重蹈旧辙耳!”
“今日赵国,废除封地旧制已无任何阻力,变法又有何难哉?”李斯听得有些莫名其妙。
“难处在于赵王!”韩非淡淡地说道,“敢问师弟,赵嘉比秦孝公何如?”
“不如也。”李斯坦诚言道。
“韩非言尽于此,告辞。”说完这话,韩非转身就走。
“师兄!”李斯一脸愕然地拽住韩非,“师兄此言何意?”韩非没头没尾的一番话,让李斯颇有云里雾里之感。
“师弟聪明绝顶,何须韩非言明。”在韩非脸上看不出丝毫喜怒哀乐。
难道韩非是说赵王不能坚持变法?李斯忿然辩驳道:“赵王当殿起誓,今生永不负我,岂能有假?”
“韩非未曾此说。”韩非用力挣脱开李斯,扬长而去。
默然注视着宽大衣裳中那个如同竹竿般削瘦的身影,李斯忍不住再次高声询问道:“师兄今日欲往何处?”在李斯看来,韩非虽然孤傲,但仍是当今世上数一数二的法家大师,如若能把他留下,赵国的变法大业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秦国……”韩非的声音由远及近。
韩非要入秦?李斯微愣了片刻,不禁大吃一惊:秦赵死敌,韩非入仕秦国,那还了得?必须阻止韩非入秦!李斯倒吸一口凉气,当即抡起衣袖,飞身冲进车马场,跃上一匹快马,迅速追了出去。
“师兄且慢!”李斯气喘吁吁地勒马横挡在韩非面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