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了这些事,李世民的心情,就没有那么不愉快了,换了身平民装扮,正准备出门散散心,却在书房的小院外,看到了几个放学回家的皇子公主,他们手上,都拿着一个黑乎乎的泥疙瘩在啃食,李世民知道,那是烤红薯。
“怎么,县学今天连晚饭也管吗?”李世民笑呵呵的迎了上去,一帮孩子们便纷纷跟他行礼。
“不是的父皇,这些红薯,都是他们自己种的,现在收获了,老师分了一些给同学,丽质也跟着他们沾了些光呢!”
已经十三四岁的李丽质已经是个小少女了,她一边说着,还将手上提的篮子中,一个烤好的红薯拿给李世民食用。
由于她此前受过宫廷的文化教育,理解能力很强,在九垸县学之后,很快就将学习进度提升到了五年级的课程,倒是让她错过了很多一二年级的课程中的乐趣。
这种红薯,便是九垸县学新增的一二年级的课外活动课题,此前红薯种子到山南道的时候,他们这些年幼的皇子皇女正好去九垸县学上学,那个时候,种植红薯,被孙享福指定加入了教学内容中,是故,刚上学的这帮皇子皇女,在课外活动课的时候,就被老师带出去,教他们种红薯。
毕竟,红薯是农作物中,种植起来比较简单的一种,在后世,倭国的学校,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种植,何况是这些七八岁的小学生们。
至于李丽质所在的五年级,则是学难度稍微高一些的苋菜,胡菜,香瓜等作物的种植,今天李丽质也带了一些回来。
接过李丽质递过来的烤红薯,李世民没有急着吃,心里却是想着,孙享福让县学教这些孩子们种植红薯的意义是什么,毕竟,这东西才刚刚引进到大唐来,经过之前宦官的事情,他觉得,孙享福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有用意的。
第713章 新的十年计划
在后世很多关于教育的演讲之中,学者总是会在各方面,批评国家的教育体制,说什么教给孩子们不必要的知识太多,让他们丧失灵性,孩子们的负担太大,应该让他们更多的去玩耍之类的。
孙享福觉得说的有一定道理,至少,他认为,教育体制里面,应该要把必须要学习的知识,和非必须要学的知识,划定出来。
什么是必须要学的知识?
比如一定的农业知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知识,是解决吃饭这种人类生存根本问题的知识,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最基础的农业知识都没有一点,那就是一种悲哀。
当然,后世的科技文明,已经进步到了非一般的高度,即便是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所教育出来的学生们,毕业之后根本不知道种田是怎么回事,也可以依靠大量进口粮食,来解决吃饭的问题,只要不发生战争,日子基本能够过的去。
但是要是发生了战争,当外部的粮食进口不过来,内部的工业产出无法向外销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景象,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对比于后世,这个时代的教育体制,那就更操蛋了。
一天八节语文课,抱着四书五经寒窗苦读十年,甚至一辈子,通过这样的教育,国家能收获到的是些什么东西?
大多数都是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五谷不分,只知道靠一张嘴巴,剥削别人的废材而已。
如果人人都专注生产力的提升,大家都吃的饱,穿的暖,社会上根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
所以,孙享福想要推行的教育体制,是一个能够培养下一代动手能力,各种基本生存技能的体制,而不是培养出一帮只会考试,去到社会上之后,还要再用好多年从头学习做事的书生。
这个烤红薯,李世民吃的很香,七八岁的皇子皇女们,能够自己种出红薯来了,这是一件非常值得他欣慰的事情。
所以,他取消了原本出去逛的想法,细细的问起了这些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一个下午下来,收获真不少。
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孩子们会的东西好多,与在长安的时候,皇家族学的老师反反复复就是那几句经义,让他们抄来背去,完全不同,这还只是他们在九垸县学上了半年学而已。
晚饭李世民是和长孙皇后单独吃的,菜式里面就有李丽质从学校提回来的苋菜,一边吃着菜,李世民一边跟长孙皇后聊起了内侍监改制的事情,基本框架算是敲定下来了,具体细则,还得慢慢研究讨论,最后实施。
“朕意,明年继续将孩子们留在九垸县上学,观音婢以为如何?”
长孙皇后答道,“此地的孩童们,都有一种独特的灵性,确实更加适合他们就学读书,不过,陛下,山南道的子民,是您的子民,关中的子民,也是您的子民,既然山南道这边的教学更好,就应该把它推行到关中,推行到全国去,让所有的孩子们,都学到这些有用的知识。”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道,“你言之有理,不过,这样一来的话,国子监,乃至咱们以往沿用的整个教育体系,就全部都得改了,九垸县学的体系里面,一直到初中,都没有教超过一千字四书五经里面的内容,儒家那边的阻碍,只怕不小啊!”
长孙皇闻言,笑了笑道,“陛下不是命承乾监国了么,他一向有办法,陛下,不妨将此事教给他去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