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宋明时期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想后世一届几十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这种全国加起来才几千人规模的考试,简直不值一提。
两人正聊着,国子监的孔颖达便过来打招呼了,他对科举取工商医科学子为官这样的新制度,是有异议的,只是人家并没有取消以四书五经为主的文科,而且,萧瑀出的进士科的考题,也是咨询过他的,还算中规中矩,这就让他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看到孔老头,孙享福其实有些尴尬的,毕竟以前骂过人家,不过现在比他品级高,只要没事不找他交流就好,当然,人家现在也怕尴尬,不愿意搭理他。
“萧相,国子监的司业,博士,助教,直讲,共三十九人,三日后,皆会参与监考,具体如何操作,还请萧相示下。”
三十九人,加上萧瑀和自己,才四十一人,这么说,一人就得监考两百个学生左右,这就有点多了,以这些屋舍的大小来算,一间最多也就容纳个三四十人考试,一个人要看顾至少五间屋子?
萧瑀本来想说按前朝旧例来的,却发现孙享福皱着眉头,便询问道,“正明怎么看?”
“监考的人数太少了,一个人差不多要监考两百个考生,看顾四五间屋子,估计到时候各种剽窃抄袭的情况会很严重。”
听他说这话,孔颖达马上就不同意了,板着脸哼道,“哼,我辈读书人,都是道德君子,怎会行那剽窃抄袭之举。”
孔颖达对于孙享福的看法,一直就停留在三年前,哪怕是孙享福为大唐做了这些多好事,也没有让他对孙享福有所改观,始终认为他是一个好利寡义,不学无术之辈,一听他说话,就忍不住要反驳。
“孔祭酒可是以为,如今这天下都已经大同了,人人都是道德君子了?”
“老夫不敢作此想。”
“这不就是了,况且,此次参考的人,一大部分是商贾和工人,并非个个都是读书人。”
“这······”
孔颖达被孙享福堵的无话可说了,只好把脸一转道一边,不再言语。
萧瑀大致也知道他们两人的过节,而且知道孔颖达的性格,根本不是能劝的动的人,只好摇摇头朝孙享福问道,“如今朝堂各部改革,人人都忙的不可开交,就连弘文馆的学士们,都在修字典,编新的教材,老夫实在不好再请陛下调派人手,正明可有化解困难之法?”
孙享福想了想,便点头道,“办法倒是有,首先咱们得在门口设置搜捡人员,将所有考生身上携带的物品搜捡一遍,防止他们带书本小抄之类的抄袭,另外,咱们还可以给所有考生编号,给所有的坐位也编号,让不同科目的学子岔开了考。”
“岔开了考?”萧瑀不明其意,再度问道。
“嗯,这次科举不是有进士,明算,明法,工,商,医六大科么,咱们给所有的考生编号,分六科岔开,那么每一个考生,距离和他考同样科目的学子,中间至少就隔着五个人,这样,他们就很难相互抄袭作弊了。”
萧瑀闻言笑道,“正明此法大善,如此,我等这就安排人手,制作号牌,将报考学子分科,坐位全部分散开来。”
孙享福明天还要给两孩子摆满月酒,是没有功夫来工作的,所以,时间很紧张,说干就干,两人召集了国子监一干官员,给所有的桌椅编号,又写下了相对应的号牌,到时候发给学子,直到晚饭时分,孙享福才算忙完。
而后,孙享福又发现了国子监无法提供八千多学子的餐饮,便提议将考生的考试时间分为了上午和下午,各一个半时辰,而且,每半天,只做两张考卷,分三天考完。
这样考,对于进士科的学生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改变,因为他们的题目,基本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对于其它各科的考生,却是有很多优势。
比如明法科,一个上午,三个小时,他或许就是做几十道选择题或者判断题,而且,考过了的,基本不会再考,他们每天回去之后,还可以查一下典籍,把重点放在那些没有考过的上面,这就会导致他们的平均考分都会高出一个层次,包括医科,也有这样的优势。
其余的如明算科,回去之后各个学子可以就题目的套路,与别人展开讨论,知晓一些解题的方法,这就能在后面的考试中,得分更高,商科,大致也有这样的优势。
各科的考分都高了,就会把进士科的比下去,而且,进士科本身参考的人员,就差不多达到了所有参考人员的三分之一,到时候,取中的几率,估计会最小,这样就可以预见,几届以后,考进士科的人会越来越少。
孙享福并不是对学文科的人有什么意见,只是这个时期,缺的是更加有实用性的理科生,等大唐的经济到了一定程度,文科还是会兴盛,就像国家发达了,人民会更加关注文娱节目一样。
回到府上之后,孙享福就看到书房里一堆的文稿或信件,却没空翻看,天天这么给李世民卖命,错过了自己两个孩子的童年可不好,一个月左右的孩子瘪嘴的时候最有意思,孙享福抱着欢欢逗弄了半个时辰也不嫌累,直到孩子慢慢的玩累了睡过去,他才想起吃晚饭。
孙府的厨房随时都有不少卤味,各色肉类都有,尤其是冬天,不过今天有新菜,海带炖排骨汤,红烧鲸鱼肉,还有一份清蒸大海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