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送东西过来了?”孙享福问了问在一旁伺候的德叔道。
“是啊!这海带,以往沿海的人都不吃,自从您带头吃起来之后,现在长安城吃它的人不少,冬季的市场需求很大,岭南那些的船队送来了不少。
而这鲸鱼,是赵护卫的船队在海上特意捕的,据说有一条就有好几万斤,片好的肉,一船才拉了两条过来,夫人让人送了好些到皇宫各位大人家里,剩下的明天酒宴上用来招呼客人,府里厨娘研究了好几种做法,这红烧鲸鱼肉,只是第一道菜而已。”
“赵龙他们这么闲,都在海上捕鲸鱼玩了吗?”
孙享福一边说着,一边尝了尝那卖相不错的红烧鲸鱼肉,味道却是不差。
“送鱼来的护卫说,这两条鲸鱼是打给公子和小姐做满月礼物的,另外,代他们的头问一问,什么时候,他们可以轮流回家休养,您都快把他们丢在海上三年了。”
闻言,孙享福一阵愧疚,谁都有老婆孩子的,都有感情需求,是自己考虑的不周了,可眼下,山东那边还真离不得他们。
“让送鱼的人回去告诉赵龙,再招募三千人水手训练吧!训出来后,他们就能轮流回来了,算了,还是我去信跟他说吧!”
第381章 各种忙
吃完东西本来是打算去书房给赵龙写封信的,却不得不先将书桌上的文稿和信件看一遍。
安北军现在处于战争状态,苏定方对于大小战事都有单独的奏报给孙享福这个上官,在看过了全盘的详细奏报之后,他才对东北的情况有更具体的了解。
别看李世民对外宣布的都是捷报,其实苏定方在开原一带打的很惨烈,只是死的人都是四部的轻壮,而非大唐府兵,朝堂诸将都不觉得有什么损失而已。
孙享福却是觉得,这么打下去不行,各部的轻壮要是死的太多,难免会对大唐这种出工不出力的表现心生抱怨,所以,安北军在转运完高句丽俘虏的之后,也要参战,训练了那么久,也该见见血,为国出出力了。
于是孙享福给阿布突思去了一道军令,命他率领右护军两万轻骑兵,带上善阳医学院的一批医护人员和医药,粮草,财货等物资运到开原,犒赏四部的同时,加强开原的守备力量,尽快的给四部联军换装,降低各部与安北军之间的差异,在闲时,组织他们和安北军一起训练等等。
反正明年的时候,李世民还是会调两万安北军去东北,而安北军并不需要像十六卫府兵一样集合整训,或者忙完农耕之后才能出征,他们是常年受训的,战时只需要少部分人留守耕种就行,军屯的粮食足够他们吃。
给苏定方这边的事情做了处理,孙享福又看起了褚遂良的奏报,他先是汇报了善阳全军大比的成果,以及大比之后的一些善后工作。
主场的安北军在很多单项上获得了第一名,但总体奖牌数量只是第三名,总体奖牌数最多的是李世民的玄甲军,毕竟他们的整体素质较强,也全都是服役多年的老兵。
其次是秦琼的左卫军,他们针对性的训练较多,团体赛上,斩获不少。
从这场比赛可以看出胡人居多的安北军存在的弊端,除了几个猛将之外,普通兵将中,没有比较突出的,这就跟汉人的一些家学传承底蕴有关了,往往世代从军,或有些特殊经历的汉兵军士,在某些方面能力会比较突出。
这些都是小事,孙享福大致扫了一下安北军中一些稍微突出些的人才名单,又下了一道给这些人加官,调职的命令,就算完事了。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则是褚遂良来不急奏报孙享福,自己做了主,就是他将本来应该镇守善阳的席君买部调配给了世家子,帮助他们迁民到上齐城,按照规定,褚遂良也不算越权,毕竟他是善阳刺史,有权利调动孙享福专门分拨给善阳的军队,只有左右护军是安北大都护府的直属,需要孙享福的命令才能调动。
只是褚遂良没有借此机会,捞些好处,却是白白的便宜那些世家子。
而且,再减去许敬宗带去泰安城的五千人马,那么,善阳城的守军,就只剩一万多了,而即将开建的乌兰城也需要派几千人马过去,这样,善阳城就根本派不出兵来了,这么大一座城,一万多的守军防守,已经很薄弱了,作为北地的支柱,善阳的安危至关重要,那么,孙享福就该给李世民上个征兵的折子了。
北地青壮牧民,天生就会骑战,以现在的人口基数,随时都可以弄个十几二十万骑兵出来,孙享福为了未来东北的安定考虑,直接上奏李世民加征五万,到时候,可以用作安东都护府的常备兵力,想来李世民应该不会不同意。
处理完公事,还有更多的私事,孙得寿来信,给孙享福说了蓝莓的生长情况,并且,他们自己还找了一些枯死的柞树作为质基,在府上试着培植起了猴头菇。
苗圃里面的柞树苗也保护的很好,即便是善阳的雪再大,也能保证不至于出问题,只是最近那些世家子有些烦,老是想打苗圃的主意,并且,还有出重金,找农门子弟购买花椰菜种植技术的情况,都被孙得寿和农门子弟们拒绝了。
看完这封信,孙享福只能感叹孙得寿他们太老实了,自己虽然承诺了花椰菜只交给王家种植,可农门的其它子弟没有承诺啊!有重金干嘛不收,让其它几家去抢夺王家的财路才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