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的大小,持续的时间,是没有人能够预估的,这些有粮的大户人家,一般都不肯借贷给那些受灾的百姓,一是因为他们自己也在受到灾难的威胁。二是,他们不相信百姓的还债能力。”
孙享福这么说,朝堂之上,很多地方世家系的官员,便纷纷点头,这可是给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开脱,那么,今天的板子,就肯定打不到他们的头上来了。
然之后,孙享福接着道,“所以,要根治这个问题,百姓们只能靠向官府求告,如何让老百姓快速的获得口粮呢?
此前,陛下设置了义仓,在丰年的时候加征百姓的粮食,在灾年的时候,借贷给百姓,这一策略有很多弊端。
比如山南道地区,有一个县,半县受了灾,半县没有受灾,百姓们在丰年的时候,都缴纳了义仓粮食,在灾年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粮食要涨价,不管受不受灾,全县的百姓,都会跑去义仓借贷,因为不借就亏了啊!这就会致使,真正受灾的百姓,得不到及时的,足够的粮食救济,要知道,一个人,可经不起几天饿的。
而在新政之中,设置的常平仓,却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因为常平仓不是向百姓加征粮食,而是在丰年的时候,用钱购入百姓手中的粮食,在灾年的时候,再平价出售给百姓,这就会很大程度抑制,灾难发生后,粮食价格暴涨的情况出现。
当然,光有一个常平仓还不够,因为不是所有的百姓,手上都有余财,可以购买常平仓的粮食。
那么,咱们就应该给百姓开放一个借贷钱财的渠道,那便是钱庄。
咱们大唐钱庄在长安成立,已经有差不多一年时间了,善阳那边,更是有两年多的时间,一切运转正常,能够很有效的帮助朝廷解决很多问题,然而,它也可以帮助百姓解决很多问题,陛下您应该没有忘记臣提出钱庄这个建议的时候,将其在全国铺开的构想吧!”
李世民怎么会忘记这么重要的事情呢!
其实在大唐的财税商业重地,钱庄的分号已经全都开设起来了,洛阳,扬州,益州,都有,而这些有了钱庄的地方,财税过账都非常方便,不需要像以往一样,需要大量的人员清点,押送,损耗降低了很多,只需要官方核算清楚,在一地缴存,把票据上交朝廷,朝廷就可以直接在长安的钱庄提钱。
如果,大唐所有的城池都有钱庄的话,那么,光是在财税押运损耗这方面,一年就能节省下十几万贯,这种即能省钱,还能更方便的好事,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直都在想办法推行,现在看来,它还不仅仅是在财税方面能够带来好处。
如果,地方上都有钱庄,再给百姓开放借贷的话,那么,即便是灾难来了,百姓也能很快的凭户籍田册,找钱庄借贷到一笔钱财,让他们的生活暂时得到一定的保障,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跟钱过不去,出钱,还是有人会卖粮食的。这样他们也就不至于求告无门,选择铤而走险,去落草为匪了。
孙享福几乎没有把地方豪强作恶的事情拿出来说,他只是针对问题,来制定一个地方豪强无法把持的制度起来,常平仓,归他农门管,钱庄这么重要的部门,要是能让别的人插进去手,那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就不会做到今天的位置了。
而有了这一套借贷体系,不光是荆襄地区,全国任何地区的豪强,想用他们以往的那一套窃取百姓手中的土地,把百姓逼上绝路,就很难了。
不过,朝廷现在面临的问题还是人手不够,无法将新政所需要的衙门,官员,钱庄等,快速的构建到地方,所以,即便是知道这种情况大面积的存在,朝廷也只能一步步的慢慢推行。
第422章 又是神来之笔
人才不够,只能在教育上面想办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是一点都没有错的.
今年,善阳之地又将会有一大批完成了基础认字教学的孩童出来,孙享福很想快速的将法学院,经济学院,农学院,工学院等都建立起来,当然,这个事情,不是今天要朝堂上要讲的主题。
待得李世民和百官们认识到了钱庄和常平仓的重要性之后,孙享福又道,“百姓受灾,日子过不下去,会选择去走极端,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信息封闭。
比如开年以后,关中陆续有工厂开业,工人劳力缺口巨大,如果有一些地方的老百姓受了灾,或者日子不好过,知道来关中可以找到一份能够挣钱的工作,就完全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
所以,臣以为,将国家的法度,政策,以及各方面信息,告知老百姓,也十分重要。
臣建议给法部分派任务,向平民宣讲这些政策信息,因为法部官员在地方上,不是天天都有案子审理,那没有案子审理的时候他们做什么呢?
下到村落去,将一村一个村的百姓们召集起来,宣讲国家法律,告诉他们,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遇到了涉嫌违法的事情,应该怎么样处理。
当然,律法也不需要天天讲,一年两三遍足以,有新政策的时候,再补讲就好,多数时候,他们可以将长安的报纸给老百姓们读一读,关中这边缺劳工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做什么工作,月薪酬多少,工厂的东主们只需要把消息往报纸上一刊登,消息就能传递到全国老百姓耳中,符合这些条件,他们自然就会想办法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