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明才刚回到长安,不与家小多团聚两日,就跑来见老夫,可是有什么急事要商量?”
“急事谈不上,只是觉得,有些事情,需要多沟通沟通。”
下了马车,孙享福与到府门前来相迎的众人一一见礼,然之后,和大家一起进入了魏府的宴客大厅,这边,被魏征请来的,几乎是所有法部在京的五品以上的官员,足有一二十人。
分宾主坐下之后,照例是先看着歌舞,吃喝了一阵,然后再开始谈事情,可别以为魏征有多勤俭节约,这家伙也是山东世家出身,自己还有一门酿酒的手艺,在长安也有些产业,必要的花销他还是支撑的起的,只是他比较注意自己的名声,从不在道德上,给别人说闲话的机会而已。
歌舞散去之后,孙享福也没什么新手继续吃喝,便对魏征道,“我今日前来拜访魏公,是对于法部此前商议上报的一些律法条例,有自己的意见,需要跟您讨论讨论。”
“正明尽可直言,我等可是巴不得有更多的人提意见呐!”
魏征此前修订的律法的大框架,就是从孙享福的意见中抽取的,只是他自己根据这个时代的可行性,做了很多改动,现在,大唐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了,岭南诸部上了户籍,如同中原地区的百姓一样,需要纳入管理了。
云南,高句丽,吐谷浑,党项诸部,甚至整个西边的疆域,原先都不是汉民族地区,如果全部按照中原地区施行的律法来一刀切,估计会出现很多问题,魏征以已经有所预料,和大家研究过好几轮之后,决定用一套比较宽松的律法来来管理那些少数民族地区,意见稿已经拿到朝堂去商议了,只等李世民回来长安之后,拍板决定,就能执行。
孙享福看过他们弄出来的意见稿,对他们制定的管理模式,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自然是要在李世民还没有决定之前,先跟以魏征为首的法部提出来商量修改了。
第500章 论法律系统
有魏征的话在,孙享福也不客套了,道,“我以为,律法律条,要在当地实地调查过后,再因地制宜的针对性制定比较妥当,太宽,或者太紧,或者先宽,再逐步的收紧,都不合适。
他们一旦适应了宽松的律法,就也不愿意再服从收紧的律法了,咱们最好是尽量的摸清楚当地的民俗之后,将整个主体框架定下来,稍后作一些细微的修改就行。”
孙享福这一段话,听的在场诸人是纷纷点头赞同,各地民俗差异较大,是他们之前就考虑到的问题,比如,中原地区禁止杀牛,而草原游牧民族地区,牛羊却是主要食物之一,你执行一样的律法,肯定不能行。
比如盐,在吐谷浑的盐湖地区,这东西遍地都是,根本不值钱,你用中原地区的售价,税法来管,肯定是不合适,再有诸如云南,全民都在弄野生药材,茶叶之类的东西赚取收入,田地数量很少,你靠中原地区的税法来管理,肯定不行。
等等等等的事情太多太多,法部,需要专门成立一个争对立法的部门,搞调研,搞实际可操作的统计等工作,可不是你法部的官员,在长安开开会,拍拍桌子就能定下来的事情。
这些典型的问题,跟魏征和法部的众多官员讨论过后,大家便当场确定下来,得照着做,然后,孙享福就开始说第二件事情了,这也是孙享福前来拜访魏征的原因之一。
“魏公以为,法律最应该捍卫的是什么?”
魏征几乎想都没想便答道,“公正啊!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孙享福点了点头道,“没错,就是公正,由于某些社会原因,咱们无法使用它,让所有社会阶层做到公平,但却是能够使用它让保护社会的公正,那么,为了让它能够长久的维护社会的正义,作为法部官员,就应该维护它的公正性,使它不轻易的被皇权,军权,政权所破坏,魏公你说是吗?”
“这是自然,不管是谁,想要企图动摇律法的公正性,老夫和法部官员都是不会同意的,即便是陛下,老夫也会据理力争。”
“魏公说的好,不过,我听说最近孔祭酒等一干儒学子弟,在积极的推动儒法合流,您说,他们这些儒家子弟,为何要对此事如此上心呢?莫非,他们是想左右咱们大唐的律法?”
“这······”
魏征同样是儒学大家一枚,又是儒学的发源地,山东的本地士族,孔颖达搞那么大动作,自然没有瞒他,甚至,还积极的拉拢他一起,不过,他虽然不反对儒法合流,但却反对孔颖达大力支持李泰的做法,李承乾是嫡长子,虽然才学不显,但至少没有什么大错,如果因为他们的一些利益诉求,而推动两位皇子挣位的话,魏征以为是万万不可取的。
玄武门事件,已经死了太多的人,他可不想让这一幕重演,而且,他深知,目前大唐的局面来之不易,如果被内部争斗给毁了的话,那就太可惜了,经孙享福这么一问,他才惊觉,原来,孔颖达代表的那些士人集团推动儒学合流,居然是有其它目的的。
魏征有些疑惑的问道,“正明可是觉得,律法想要保持公正,就不用应该属于任何一家?”
“正是。律法的覆盖面,几乎是社会上的所有人,被某一个特定群体掌握了它,后果十分可怕,魏公您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这十分难得,可是,您的后来继任者呢?他们都能保持一颗公正的心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