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满为何可以移山倒海?他到底是何许人也?”
吴所谓叹道:“实不相瞒,姬满也是一个王朝的天子,号称周天王。按照时间推算,他当在大禹王您之后一千多年。”
“一千多年?”
“对,夏商周。意思是,您和您的儿子建立了夏朝,然后是商朝,接着才是周朝。而姬满,便是周朝的某一位天子。”
“原来如此。”
“姬满也算是真正的大国之王了。他所在的都城叫做丰京,是一座大城市,可是,他告诉我们,他某一天和一干随从出去周游世界,回来之后,他所在的城市就消失了,不但大臣百姓全部消失了,就连丰京整个城市都不见了。最初,他告诉我们是遭遇了叛贼的攻击,百姓们都死完了,可是,在我看来,不光百姓都死亡了,而且,连整个丰京都失踪了……”
现在想来,一个城市里的百姓可以被杀光,房屋可以被烧毁,可是,这座城市废墟总是在的,怎会彻底失踪呢?
丰京,显然也是大禹王的“城市移动”理论,直接被移走了。
古人所谓的迁都,那可不是我们理解的重建一座城市,而是直接把这座城市移动到选定的新地方——真正的平行位移。
所以,后来的阳城才忽然消失了。
史书上,再也找不到记载了。
而且,因为整个城市的消失,你自然没法再在原来的位置上找到什么遗物了——要找出土文物加以佐证,你就得去位移之后的地带寻找了。
也就是说,要证明夏朝的存在,你得去现在古埃及的地盘寻找。
吴所谓忽然很骇然。
大禹王号称万王之王绝对不是妄自尊大。
而是真的!
从古代的尼罗河到古蜀国所在的川陕之地……他当时统治的地域很可能不是一片,而是整个地球!
万王之王,名副其实。
可是,到底要什么样的力量才能让一座城市瞬间平行位移?
大禹王,到底是人还是半神?
是大禹王自己具有移动的能力,还是其他神秘的力量帮了他一把?
这种平行位移的能力,又为何被后来的姬满发现了?
再者,他为什么要把阳城从当时的蜀中位移到尼罗河流域?
吴所谓默默想了一下成都到埃及的航班,最少也得十四五个小时的飞行距离。这么浩大的距离,要让一座城市稳稳地平移过去,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吧: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或者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抬起头,看到天空,一座城市在飞行。
古人曾有多次记载:天空中看到了琼楼玉宇什么的,莫非便是这种城市移动时的景观?
可是,那明明记载的是神仙福地。
而城市的平行位移,还真的是史无前例。
大禹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以此类推,因为现在的环境污染,我们又可不可以直接把一个城市平行位移到火星或者其他星球上去?
如此,连搬迁移民的再建工程都彻底免去了。
这是如何了不起的伟大创举?
大禹王,简直已经不再是一位普通的王者,而是类似于某种具有超能力的半神人了。
天气很热。
吹来的风也很热。
吴所谓却忘记了擦拭额头上的汗水,一个劲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第1188章 大禹王的危机(四)
诸多问题萦绕心间,吴所谓正要问,却见大禹王身后已经站了两名仆从,他们手里各自执了一把巨大的宫廷大羽扇,交叉对大禹王缓缓扇风。
他哈哈大笑:“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
“我一直不知道为何古代的帝王出行,都有拿着大羽扇的宫女相随。而且无论冷热都如此。想几千年之前的中原地带,尤其是商朝末年,遭遇了一次小冰河时代,大雪封山,酷寒无比,也就是说,整个长江流域的气温都很低,根本无需出动扇子。可之后的帝王们每每出行,身后总是跟着一队大羽扇。我一直想,这是几个意思呢?如今,我才明白了,这只是一个装饰物而已。很可能是你大禹王开启了大羽扇的时代,所以,后来你的子孙继位之后,就把这个习惯传下去了……”
在大沙漠里生活的大禹王,当然需要大羽扇。
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凉快。
上有所好下必仿效。
后来的中原帝王都开始采用这个仪式。
这就不是为了凉快,只是为了一个帝王的仪式了。
他们可能认为大禹王这么做了,看起来和威风,那么,自己也要效法。于是,历朝历代就这么传承下去——以至于就算是大冬天出巡,君王们的身后依旧跟着一队大羽扇。
可能大禹王也没想到,自己因为太热而养成的习惯,居然被后人东施效颦,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但是,也并没有笑。
尤其,当吴所谓看到远处那条河流时,就更是叹为观止了。
那便是鼎鼎大名的尼罗河。
尼罗河,曾经水患四起,周围的人民苦不堪言。
大禹王治水,治的其实就是尼罗河。
现在,这里已经风调雨顺,所以,才有大城市的兴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