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继续发展农民斗争,他们和其他地方的中共同志一样,是革命的空想主义者,是群众运
动的爱好者。他们拥护所谓国共合作,支持唐生智在湖南的统治,但似乎绝未想到,农运既
然动摇了唐生智在湖南的统治基础,将会产生一些甚么样的后果,他们既没有取唐生智而代
之的意图,也缺乏万一唐生智或者他们的部下以武力反对农运,又须如何应付的预计。只是
在那里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人多势大,认为反对者决不敢轻举妄动。
湖南农协并无武装斗争的准备。它虽拥有以万计的挨户团,以十万计的梭镖队,但武器
落后,组织也不符合军事需要。农民武装本是富于地方性的,当时湖南一般农协的工作者,
只着眼于利用这些单薄的武装来保卫他本乡本土的农协,无论在物质基础上或训练指挥上,
都没有形成战斗部队的打算。中共湖南区委也不重视强化农民武装的工作,没有尽力动员军
事同志去掌握这些农民武装和形成有效的指挥系统。所以后来在中共内部检讨工作时,湖南
农协的工作,常受到以下的批评:“斗争确是激进的,武装准备却是落后的。”
这个拥有全省人口半数以上的农协所掀起的惊天动地的农民运动,竟受到了驻守长沙的
许克祥团长所辖约一千枪杆发动的马日事变的打击,就开始土崩瓦解了。这股农运激流在湖
南象山洪暴发似的奔腾而来,转瞬之间又顿告消沉,其间的因果关系,实非偶然。中共从这
个惨痛经验中,学习了“唯有武力才能对付武力”的教训。所以中共此后锐意建立红军,坚
持游击战争政策,而湖南和其他各省的农运基础,也就转化为后来游击战争的基础了。
①见陈独秀先生作《克林德碑》载《新青年》第五卷第五期,第四四九页至四五八页。
②农民运动决议等全文见《苏联阴谋文证汇编》第二册,中国共产党类第九十六页至一一五页。
③详细数字见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编辑出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第二
五八页至二六二页。
④见前书第十八页。
⑤见毛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第十八页,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版。
⑥这是中国共产党湖南区第六次代表大会(一九二六年)宣言声明决定的(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的农民运动》,第三二三页)。
⑦湖南周围各省的农运不若湖南的发达,可从邻近几省参加农协的农民数量看出一个轮廓。依据农政部
一九二七年六月调查编制的全国农民协会会员统计,全国会员的总数是九,一五三,〇九三人,而湖南一省
有四,五一七,一四〇人,再加上湖北的二,五〇二,六〇〇人,已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而广东只有
七十万人,江西只有三十八万二千六百十七人,广西只有八千一百四十四人,其他可见一斑了。
⑧全国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是一九二七年五月在武汉举行的。
⑨关于开除刘岳峙国民党籍一案的经过,李锐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见注三
85/185
----------------------- Page 237-----------------------
《我的回忆》第二册
引同书第二八六页—二八七页)一文所记,虽因立场关系,有些歪曲事实,但可供参考。
第五章 中共内部的混乱
武汉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参加者,意见纷歧,陷于极度混乱的状态。我一直主张中共
中央迅速迁来武汉,集中到一个主要地点来,也许较易于求得内部意见的一致,借此可以强
化中共的领导。不料后来事实证明绝非如此,从莫斯科以及从上海来的那些共产要人们,竟
是各有一套想法,这就走到“梢公多了会翻船”的境地了。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一些关于鲍罗
庭与威金斯基之间的争执,以及鲍罗庭与加仑意见的不同等等情形,但还不只如此,要人们
集中到武汉后,意见之纷纭更是愈来愈尖锐了。
从实际政治角度去看这些纷歧,大别之可分为两类,即对共产国际所定的中共留在国民
党内这一正统政策,分为拥护与怀疑两种态度。但拥护论者的主张又不完全一致,有的主张
既要维持国共合作的武汉局面和反蒋阵线,就不能谈加深革命,应即纠正工农运动的过火;
有的则认为只有加深革命,进而解决土地问题,才能巩固国共合作,实行反蒋。至于怀疑论
者,其中有的主张不要幻想甚么国共合作,中共应建立苏维埃政权;有的则主张中共不必留
在国民党内,但仍以贯彻国民革命和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为主旨,为将来建设苏维埃铺平道
路。
当时少共国际驻中国的代表达林就是支持托洛茨基主张的一个;他在中国指导共产主义
青年团的工作是从一九二二年开始的,他是一个学者型的人物,对于实际政治还有些隔阂。
他执行的虽是斯大林的政策,但在观念上则同情托洛茨基的主张。他于一九二七年三月间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