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致志的精神,他们的所作所为,即使现在的人看来,还觉得有点神秘。陈独秀先生于一九
二○年八月间和我商讨组党的事情时,曾说过下面这样丫段话:“日本的军阀政客们狂妄已
极。他们看不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和四亿炎黄子孙,他们只知勾结中国的旧军阀、滥
官僚、走私商、吗啡客以及流氓瘪三等等,只看见中国人的小脚、辫子、鸦片和随地吐痰等
等腐败的一面;他们有意无意地蔑视中国新思潮新势力的方兴未艾。总有一天,由于他们这
种错觉,会弄到他们自己头破血流。”陈先生这段话—自然不是专指日本而说的,不过举日
本为例罢了—预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后来所起的作用,这也是当时我们这班
共产主义者所怀抱的共同气概。
① 陈独秀的四条意见我己不能记忆清楚,据《苏联阴谋文证汇编》第二册(——四七页)所载中共简
明历史称系,“一日培植党员(按即征求党员);二日民权主义之指导(按即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三日
纪纲(按即注重纪律的要点);四日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题(按即目前主要工作为争取群众,为将来夺
取政权之准备)……”这四点大致是真实的。
② 我所能记忆的日期,可能有一天的出入。
③ 这是套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
第三篇 万事起头难
第一章 中共中央第一次大争吵
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虽决定了发展的方向,新成立的中央却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由于
这些实际问题的不易解决,形成中共中央内部和中共中央与马林之间错综复杂的争执。直到
陈独秀先生等七人被捕获释之后,我们才深悟团结奋斗的必要,内部争执也就平息下来。
65/151
----------------------- Page 66-----------------------
《我的回忆》第一册
大会闭幕以后,暂代陈独秀任书记的周佛海,任宣传的李达和任组织的我立即举行中共
中央的第一次会议。我们的第一个困难是经费,已往的经费多半由陈独秀先生筹集,因大会
的开支已所余无几。各地代表在离开上海以前都表示过筹集经费的不易,使中央无法要求各
地分担所需的费用。中共中央除我们三人外,并没有专任事务工作的人员,我们分别住在分
租来的小房间里,并没有一个可以集中办公的地点,一切也无规可循,都在摸索试探之中。
我们将大会情形及会后新中央所面临的问题函告陈独秀先生,并催促他从速来沪就职。
我们不愿因陈独秀先生的未到而停顿工作。周佛海在暑假期满后要回日本去继续学业,不可
能专心致志干中共中央的工作;李达仍忙于写作,于是在这段期间,我就成了中共中央工作
的重心。
马林对于大会的成就是很满意的。当我和他在李汉俊家里匆匆分别之后,直到会后几天
才再见面。我将大会经过情形正式通知他,他也一一笔记下来,似是要向共产国际作一个正
式报告。他最感觉高兴的是我们居然能摆脱警探的监视,迅速完成大会的工作,这是一种不
怕风险积极精神的表现。他认为大会讨论党纲党章所获得的结论,大体都能站稳共产主义的
立场,对于工人运动的决议,更是切实可行,凡此都是很重要的收获。
我们谈到新中央将如何根据大会决议展开工作时,马林提出那个已经决定了要组织起来
的工人运动的中央机构,应该用甚么名称。我告诉他,这个名称还在考虑之中,我们不能称
之为总工会,因为还不是由各地工会所产生出来的机构,并反问他,根据各国工人运动的经
验,以使用甚么名称为最适当?他建议可以叫做“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说明这个名称
适合于一般共产主义者从事工会组织工作的称号。这个名称的提出,似是马林对于中共第一
次的具体贡献。
我们同意采用这个名称之后,又谈到经费问题。我告诉他,我们已函告陈独秀先生,请
他为新中央设法筹集经费,此外,其他各地大致可以解决他们自身的需要。他又提到工作愈
开展所需经费愈多,以后将何以为继等等。这样,他重新提到了他和李汉俊间所曾引起的争
执。他向我解释,站在国际主义的立场,共产国际有帮助各国共产党的义务,而中共也应当
坦然接受。对于这一点,我首次向他表示赞成。接着他又说到工作计划和预算的必要,要求
我回去开一次中央会议商讨一下。
我向新中央报告与马林谈话的经过,并以赞成的口吻略加解释。
李达听了我的报告之后,对那位桀骜不驯的马林仍表不满,对于向马林提出工作计划与
预算这一点,他主张须从长考虑,最好等陈独秀先生来了以后再作决定。周佛海却支持我的
意见,表示为了迅速展开工作起见,不必等待,就可以根据大会的意向,接受共产国际的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