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教条”,都是废话。
在当时幼龄的中共,一切都是为了急赴事功,因而这种歧见未致演成严重的争执;但后
来中共内部的一切纠纷,却多少与最早的这种分歧有关。不仅武汉时期的中共内部纷争是循
着这个脉络而来的,即后来米夫派的王明、秦邦宪等,也多少继承着彭述之的衣钵,而后来
毛泽东的“马列主义中国化”,则与当时的实际工作派,可说是一脉相承的。
①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的中央委员的名单,我已不能完全记忆清楚。只记得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
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彭述之、罗章龙、项英、王荷波等十人是当选的。其中李大钊、罗章龙二人,当
时在北京,谭平山在广东。
②汉冶萍工会是由安源煤矿工会、汉阳钢铁厂工会、大冶铁矿工会联合组织起来的,为当时长江中部一
带的主要工会。
第二章职工运动的复苏
由于工会组织的恢复,一九二五年春各地的罢工事件日益增多;而这年二月间上海日本
纱厂工人的罢工,又是“五卅”运动之前,罢工规模最大的一次。
在列强之中,日本在华工业是首屈一指的,它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在中国境内开设
了各种工厂。那时日本在中国境内所设置的纺织厂,共有四十一所,在上海一地即有三十七
个厂。纺织业间的竞争相当剧烈。日厂资本既雄厚,又有不平等条约为护符,不惜采取降低
劳动待遇的手段,来维持和增加利润;同时对中国民营的纺织厂;积极进行吞并和排挤。这
些事首先引起纺织工人酝酿反抗,也引起中国工商界的愤怒。
日本纺织厂中资力最雄厚的是“内外棉株式会社”,它在中国有十六个厂;其中十一个在
上海。中国工人在“内外棉”做工的境况之惨,简直如处地狱。工人分日夜两班,每班每天
工作十二小时;众多的女工和童工,每天平均工资不过一角多一点(约五分美金)。他们的食
宿条件,坏到难以形容。管理工人既严格周密,额外克扣工资的事件,又层出不穷;打骂工
人,更是司空见惯。进而发明了一种独特办法来榨取利润;它利用中国人民的困穷和大量失
业,招收大批男女童工,设立集中营式的训练所,名之为“养成工”。以这种“养成工”制度,
用来对付反抗力较强、工资较高的男女成年工人,因此,成年工人之被淘汰者,日益增加。
一九二五年二月一日,“内外棉”第八工厂传出大批成年男工被开除的消息,引起工人的
7/185
----------------------- Page 159-----------------------
《我的回忆》第二册
骚动,并发生逮捕和殴打工人的事件。二月九日,工人开始罢工;罢工的主要口号是“反对
东洋人打人”;罢工风潮迅速蔓延到二十二个在上海的日本纱厂,罢工人数达四万余人。
这次罢工具有反日的性质,获得上海各民众团体,如学生联合会等的支持。二月二十五
日,上海总商会出面调停。日本厂方接受了“不得无故打人”等四个条件,罢工才告结束。
这次罢工虽未获得全部的胜利,但上海纱厂工会的势力,却迅速膨涨起来(日本纱厂工人加
入者增至九千人)。此后,日本纱厂中继续发生一些劳资纠纷和工人反日的举动,终于酿成了
五月十五日内外棉第七厂,日籍职员杀死工人顾正红的事件;这一事件便成为“五卅”运动
的导火线。
我于三月十六日到达上海后,同志们向我谈起这次罢工的壮烈经过。我以前一直认为纱
厂工人多系童工和女工,团结力较弱,组织工会和进行罢工困难多端。现在居然出现了可观
的成绩,足见职工运动已有了新的生机。
我曾亲到沪西纱厂区去考察,看出同志们颇能利用已往的经验,尤其是我在长辛店发动
职工运动以来的经验。中共上海区委会在纱厂工人密集的地方,设立了一些工人补习学校和
工人俱乐部等,团结了不少工人。这些学校和俱乐部大多数由青年知识分子负责领导,其中
上海大学学生刘华就是最能干的一个。在二月间的罢工中,纱厂工会组织尚未健全,罢工工
人在“反日”的口号之下,曾采取阻拦女工童工上工的手段,这是李立三根据安源路矿工会
罢工的经验所表演出来的杰作。不过这种兼用强迫的方法所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在当时尚
未为人重视。
我曾和一些工人谈话,他们大都表示:“反对东洋人打人”是天经地义的,每个中国人都
应当赞成。即使是知识较低的女工童工,一听反对东洋人的话。也均义愤填膺。我认为这是
上海职工运动的一个新的动向;这种工人的经济斗争,加上民族主义的因素,发展确具无比
的活力。
延搁了两年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终于一九二五年五一节在广州举行了。这次大会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