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政策,因而不愿任黄埔校长;后经戴季陶劝说,以先掌握实力,暂不表示不同政见,俟羽毛丰满后再说;
蒋始恍然大悟,欣然返粤就职。
③黄埔第一期正取生为三百五十名,于一九二四年五月五日入学,编为第一二三各队,备取生为一百二
十名,继于五月十日入学,编为第四队,合计为四百七十名,实际到校的只四百六十余人。
④这就是第一次东征中有名的棉湖之役,时间是一九二四年三月十三日。
第二章 革命阵容的分化
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内部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反抗广州政府领导的西山会议派这时
23/185
----------------------- Page 175-----------------------
《我的回忆》第二册
形成了。中共中央为了减轻国民党内部分裂对国民革命所造成的危机,主张争取国民党中派,
以孤立右派;扩大国民政府的基础。这种政策又与鲍罗庭的所谓“革命专政”发生抵触。
我由广州回到上海后,曾将在广东所知道的情形及我与鲍罗庭商谈的经过报告中共中央。
我也说到在我离开广州以前,鲍罗庭曾表示中共中央一时既不能迁来广州,我又马上要回上
海去,那就只有信托他会同广东区委会相机处理一切。当时中共中央正在全力应付五卅运动,
对我的报告未详加讨论,就搁置下来了。
但深知国民党内情的陈独秀先生表示忧虑。他认为胡汉民是中派的代表人物,是国民党
的正统,在党内的势力颇具根基;汪精卫不免软弱,虽有清誉,究无实力;如果硬将胡汉民
从代帅的地位拉下来,是会出乱子的。他的看法虽然如此,不过当时鲍罗庭尚未明白表示,
他的议论也没有进一步说下去。
一九二五年六月初,许崇智所率的粤军和蒋介石所率的黄埔党军回师广州,于六月十三
日解决了杨希闵、刘震寰这个心腹之患。据说这次战争进行很顺利,没有多少伤亡,也没有
甚么重大的破坏,甚至有人说是由于俄顾问亲手向杨刘总部发射了几炮,敌军就溃散了。
六月十九日香港和广州沙面工人为响应上海五卅事件开始罢工,六月二十三日发生著名
的沙基惨案。这使广州的革命气氛更为左倾,震动了全国,中共中央更在那里亟谋发动全国
的反帝力量,以支援广东。
一九二五年七月一日,国民政府在反帝浪潮弥蔓全国时悄悄的宣告成立了。中共中央仅
于报纸上获知这个重要消息。国民政府委员会①是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组成的;汪精
卫任主席,胡汉民由代帅降为无事可做的外交部长。我们—中共中央首脑们—中曾有人认为
现在的国民政府只能算是临时性质的,正式的国民政府应由国民会议产生;这似是无可奈何
的说法,借以减轻这件事在心理上的压力。
上海的国民党人对于国民政府的改组,很快就表现出他们不赞同的态度。最初他们都表
示不尽明白广东的内情。不久,国民政府委员的人选径在政治会议自行决定,而未提交中央
执行委员会批准,同时邹鲁、邓泽如等人又持反对态度,于是,消息一传到了上海,他们就
议论纷纭了。如戴季陶就认为贬撤胡汉民是一件应该避免的事。
当时,国民党的对外宣传缺乏效率。广东所发生的事情,大多没有适当的报导。加之省
港罢工后,广州与香港间的交通受到阻隔,直接来往广州上海间的船只极少;因此,广州的
消息多是非正式的经由外国通讯社传发出来,其内容自多对广州当局不利。中共中央这时也
以不能获得广东的正确消息为苦。
我们获知广东方面第一个不利消息,是加仑将军被调离广东。加仑将军是广东军事的支
柱;而且是有过赫赫之功的。中共中央根据我的报告,认为这是鲍罗庭和加仑间发生歧见所
致。后来据张太雷告诉我,果然是由于加仑主张支持许崇智为军事首脑,建立军事委员会制
度;而鲍罗庭则主张支持蒋介石;结果由莫斯科裁定,否定了加仑的意见。
接着孙文主义学会在黄埔军校成立。据广东区委会的报告,孙文主义学会是专为对抗中
共党员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而设立的;其组成分子多系右倾学生,如一期生曾扩情、贺衷
寒等。教官中则有甘乃光等为之策划;事先并得到汪精卫、廖仲恺等的同意。
这件事使我们大为不满;认为广东工作发生了不可忽视的毛病。在中共中央会议上,有
人指出汪精卫、廖仲恺都是著名的左派,为何竟会同意组织与中共相对抗的孙文主义学会;
很可能是青年军人联合会为中共党员所包办,遇事又大出风头,引起了国民党人的妒忌,因
而亲共的汪精卫、廖仲恺等人,也不得不准许他们搅这个新组织。
24/185
----------------------- Page 176-----------------------
《我的回忆》第二册
八月二十日,廖仲恺被刺事件震动了整个革命阵营。中共中央认为这是广州局面的危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