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所领导的国民军渐渐不能支撑。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前后,国民军重要据点的
天津已在三面包围中;由山海关进攻的奉军和由山东进逼的直鲁联军—李景林、张宗昌部—
均抵达天津附近;沿京汉路北上的吴佩孚军于攻占河南之后,前锋也已达石家庄;同时国民
军又遭受列强的干涉;因放弃天津,向北京退却。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各校学生在国共两党领导之下,因抗议列强干涉中国内战,
要求取销辛丑条约,举行示威请愿运动。当学生队伍群集在铁狮子胡同执政府门前广场的时
候,段祺瑞命令卫队开枪;击毙四十余人,伤百余人。当时北京是由国民军卫戍的,段祺瑞
之敢于这样做,显然是鉴于正在退却的国民军大势已去,因而屠杀学生向奉系势力讨好;并
迎合日本和其他列强的要求。这件事曾激起各地民众的愤怒。
中共中央讨论这个紧急局势之时,颇有手足失措之态。冯玉祥所领导的国民军虽有苏俄
为其援掖,而反对冯玉祥的则不仅有张作霖、吴佩孚的优势军事实力,而且有日本及其他列
强的支撑。这个联合的反动势力高唱“反赤”,而这个口号的作用是在于孤立和分化革命阵线,
使反帝运动不能抬头。国民党石派又在北京、上海等地迳指中共和国民党左派所领导的反帝、
反北京政府的运动为赤化运动,到处诬蔑破坏。我们估计要重整五卅运动的精神,予反动势
力以迎头打击,是有点形格势禁的。
紧接着广州又发生了三月二十日的事变。这件事对中共说来,无异是一个晴天霹雳。当
时上海各报纸都用大字登载着:“中山舰图谋不轨”,“蒋介石扣留俄顾问”,“逮捕共产党”,
“解散省港罢工委员会”等消息。中共中央最初是不相信的;认为又是帝国主义者造谣。等
到这些消息被证实了以后,我们深觉这件事发生在整个局势逆转的时期是十分严重的。
然而中共毕竟是成长了;我们精诚团结,一致对外的要求,使我们有排除万难的决心。
我们无暇再谈鲍罗庭与中共中央间的歧见,也不再计较领导内部的分歧问题;大家都聚精会
神商讨对策,来挽救这个局势。
我们商讨的结果,认为无论三月二十日的事变是由广州同志们的左倾错误所引起,或者
由于国民党内部领导权的争夺,再或是由于蒋介石受了右派和反赤势力的影响,改变了他的
政治态度,有以使然;但中共中央总应采取让步的妥协态度,来稳定广州的局势。具体的说,
我们要维持汪蒋合作的局面,继续对蒋采取友好的态度,并纠正广州同志们的一些拖延未解
决的左倾错误(我在第十篇中已提及过)。我们一致觉得现在蒋介石已先发制人;我们舍妥协
政策而外,实无他途可循。
中共中央并决定派我赶赴广州,查明事实的真相,并执行这一妥协政策。陈独秀先生在
说明这个决定的时候,指出我是最适当的人选,并赋我以全权;似是为了冲淡我们之间所有
过的芥蒂。彭述之也对我表示推崇,拥护我去相机处理一切。根据这个决定我又一次赴穗,
担负着比前次更艰巨的任务。
①向警予此后在党内再没有担任中央的领导工作,到了一九二七年或一九二八年初她就被国民党所害
了。
第二章 “三二○”事变以后
中共中央认为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日事变,是资产阶级图谋夺取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公开
表现。这一认定的内容大致是:这一事变包含着反抗苏俄控制的民族观念,要对中共加以压
38/185
----------------------- Page 190-----------------------
《我的回忆》第二册
抑的反共意识,以及拿破仑主义等等重要内在因素所造成。领导这一事变的蒋介石将军所采
取的手段,却是一种推翻原有领导的军事异动。再经过了五月十五日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第二
次全体会议,才确立了蒋介石的领导。中共也由拥护国民党领导逐渐走到反抗的方向去。
我于这一事变约十六天后到达广州。经过一次风暴扫荡的广州,在表面上看,似已恢复
了宁静;事实上,由这次事变所引起的众多问题,都悬而未决。原任主席的汪精卫避不见客,
我也见不着他;蒋介石将军则留守于黄埔和虎门,对外似不愿公开问事;国民政府主席的职
务,那时尚由第二军军长谭延闿暂行看守,整个局势以及国共关系将如何发展,使人如坠五
里雾中。
据我所知,三月二十日事变发生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最初是任海军局长兼中山舰长的李之龙在寓所被蒋介石将军逮捕了。李之龙系中共党员,
黄埔第一期生,中山舰舰长,直接受蒋介石将军的指挥。他被逮捕的理由是将中山舰擅自开
往黄埔,似有异动。但据李之龙辩称,中山舰的调动,事前曾奉有海军学校副教育长欧阳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